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潮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 西周初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新华社电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2009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与以往相比增加了民族传统节日的假期,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1天。“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 井田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公元前 782 年,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不能表明( )

A. 幽王荒淫无道

B. 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C. 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

D.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的表述不正确的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完全依法治国的国家

D. 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假如你是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家大族,你将会通过哪种选官制度来做官?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假设在唐太宗时期,国家要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而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那么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太祖曾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

A. 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

C. 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是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聪慧)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残疾)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中所示的政治制度是:

A.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B. 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 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其中受到前朝影响的是:

①禅让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

C. ②④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第二次发生于1911……第三次发生在1949……”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专制

C.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D. 制定了一整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

A. 汉武帝贪财暴虐

B. 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

C. 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 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是秦阳陵(今陕西咸阳市东)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________,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空缺部分应是:( )

A. 太尉    B. 皇帝    C. 御史大夫    D. 丞相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 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

B. 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

C. 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D. 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你看过《宰相刘罗锅》吗?号称“贪污之王”的军机大臣和珅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军机处的设置

A. 顺治时期

B. 康熙时期

C. 雍正时期

D. 乾隆时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元史记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中的“内”是指

A. 大都及其周边的河北、山西、山东三省

B. 地方各行省

C.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D. 大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 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我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加强,下列能反映这一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立

②丞相制度废除

③军机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 汉代的内外朝制

B. 唐代的三省制

C. 明代的内阁制

D. 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秦朝设丞相,明朝废除丞相。下列对这种矛盾的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都是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 都因为相权威胁皇权

C. 都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国家统一

D. 体现了权力互相制衡的原则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

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

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按皇帝旨意办事,军国大事由皇帝完全独断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牢固的血缘关系

B. 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终于得到解决

C. 浓厚的专制色彩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 分封制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明太祖

D. 康熙帝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予焉。这一规定旨在

A.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减少中央行政决策失误    D. 加强君主专制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 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

D. 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工具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的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

A. 强化了皇权

B. 限制了皇权

C. 被历代沿用

D. 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中央集权制 C. 文官体制 D. 监察体制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政治文明的演进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

——《韩非子》

材料二  三省,从唐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中央政权体系,分别为:尚书省——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门下省——审议机构,负责  审核政令;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并根据情况退回给中书省。这两个部门是决策机构,通过审查的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别为:吏部,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户部,负责财政、国库;礼部,负责贡举、祭祀、典礼;兵部,负责军事;刑部,负责司法、审计事务,具体审判另有大理寺负责,重大案件组织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会审,谓三司审;工部负责工程建设。

——据《中国历代“三省六部制”演变》整理

材料三  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屠(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据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整理

请回答:

(1)在材料一思想指引下秦朝建立了那种地方制度?该制度与分封制的区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三,指出黄宗羲与韩非子的区别。其根源是什么?

(4)有人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中国古代政治统治既有专制,又有民主。该结论正确吗?请简要对其进行评论。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利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材料三  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4)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制度的发展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实质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