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乾隆三十八年,将秘密立储制度化。为防止意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并称:“建储册立,非国家之福,召乱起衅,多由于此”,“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立储”。该制度

A.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B. 避免了皇族内部权力倾轧,有利于政局稳定

C. 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

D. 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作者认为美国革命的重要意义在于

A.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 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C. 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D. 体现了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荣光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等人指责列宁的“四月提纲”是“说梦话”,只会以酿成社会灾难而告终。之后考茨基发表《无产阶级专政》一书,认为“只有靠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大规模发展,只有靠资本主义创造的并且集中在资本家阶级手中的巨额财富,社会主义才会成为可能。”这说明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

A. 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B. 应该采取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C. 十月革命后俄国应重点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革命须依靠资产阶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的新民主主义类型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A. 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 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 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 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A. 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美国国际关系理论大师肯尼思•华尔兹指出,冷战期间,“从利害关系的大小和斗争的力量来看,意识形态在美国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中都从属于利益,这两国的行为与其说是像救世主领导人的行为,不如说是传统大国的行为”。这段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

A. 充满了意识形态色彩

B. 实质是争夺国家利益

C. 具有不均衡性的特征

D. 维系世界政治格局稳定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为东汉画像砖中的《戈射收获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多元化的生产劳动状态

B. 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

C. 精耕细作技术不断发展

D.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 草市已经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 商业活动因不受官吏监管而异常繁华

C. 乡村庙会集市虽定时一聚但百货齐全

D. 市已突破空间限制形成繁荣的商业街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克拉克瓷是明末清初中国外销青花瓷的一种,产量巨大,风格独特。国外屡见不鲜,国内却鲜有出土。“克拉克”一词源于1602年荷兰人虏获的一艘葡萄牙克拉克帆船,在这艘船上,装载有数万件风格独特的青花瓷。荷兰人把这些青花瓷公开拍卖,人们争相购买。克拉克瓷在欧洲的畅销从侧面反映出

A.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东方从属于西方

D. 荷兰取代葡萄牙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下表反映的是1851年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情况(1851年=100),这表明英国

 

1755年

1851年

增幅%

农业工人

65.46

100

52.8

非熟练工人

47.54

100

110.3

熟练工人

56.29

100

77.7

白领阶层

23.93

100

178

所有工人

42.74

100

134

 

 

A. 经营方式改变

B. 贫富差距缩小

C. 产业结构变化

D. 消费水平提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1882年,李鸿章以“泰西通例”为由,奏请清政府对上海机器织布局“自应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光绪皇帝批准赐予其“十年专利”。这一“专利”

A. 极大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

B. 推动了学习西方深入到制度领域

C. 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反映了洋务军事工业的典型特点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下图是据杜恂诚《中国近代经济史概论》整理的“晚清时期生丝出口销售渠道”。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注释:“洋行”指外国资本家在中国开设的商行

A. 完全沦为资本主义商品销售市场

B. 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动

C. 生丝生产行业出现近代生产方式

D.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A. 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群众性“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C.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D. 民国政府的提倡、“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三大改造的完成

A.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 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 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80年12月11日,卖纽扣的19岁温州姑娘章华妹,如愿以偿地从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一一工商证字第10101号,成为了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她本人则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工商个体户”。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 单一所有制结构己发生变化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

D. 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地区资源丰富。在20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将该地区开辟为

A. 经济特区

B. 经济技术开发区

C. 沿海经济开放区

D. 自由贸易试验区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 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 中西观念存在冲突

C. 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 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05年的一首歌谣中唱道:“卢沟桥,汉口岸,消息流通流不断,快马如飞轻舟似叶,哪及火轮一寸铁,祝我帝国好好好,祝我铁路早早早,一时勤劳百世安,从今不歌行路难。”这首歌谣反映了

A. 通信工具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

B. 交通工具的进步加速了社会交流

C. 卢汉铁路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

D. 出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完全解决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来,苏联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中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这种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就是通过缓和中美关系来对抗苏联的威胁,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局面。毛泽东多次表明中国安全形势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是导致中美两国接近的最重要原因。他在1973年2月在会见基辛格时说:我们两家出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1975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福特时也指出,中美联合对付苏联是君子协定。

——摘编自《中美关系缓和的多角度分析》

(1)根据材料一,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对中国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

——马端临《文献通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整个中国近代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是1905年由简照南、简玉阶兄弟创办于香港,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由于缺乏技术,并受到英美烟草公司的竞争,于1908年亏损停业。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公司于1919年向社会招股,资本扩大为1500万港元,简氏家族以占总股份的60%而控制企业。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

1927年以后,国民党政府实行有利于外商的不平等税收政策,使南洋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1937年4月,官僚资本低价收买公司股票,由宋子文任董事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总厂毁于“八·一三”炮火。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厂恢复生产。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

请回答: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国内时代背景。

(2)上述材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代企业发展的一个案例,其中蕴含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诸多启示。请运用材料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国家政策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成理,表述成文,250字左右。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

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摘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圈地运动”为其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3)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战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而国内落后的工业和众多的人口,使得建立独立工业体系和提高积累率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这种背景下,强大的政府自然要选择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而这种要求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目标相结合,就使中国走上了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道路。

——摘编自武力《中国计划经济的重新审视与评价》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一五”计划为标志。这个经济发展战略,可简单概括为: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度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石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代替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逐步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摘编自武力《从二百年的大视野看新中国六十年经济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促成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