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
|
| 2. 难度:中等 | |
|
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将王畿之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给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制度( ) A.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B. 实现了周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 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D. 实现了最高权力的高度集中
|
|
| 3. 难度:中等 | |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郡国并行制
|
|
| 4. 难度:中等 | |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 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 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 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 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
| 5. 难度:简单 | |
|
根据如下两图,可知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由分封制转变为( ) A. 行省制度 B. 郡县制度 C. 羁縻府州制度 D. 土司制度
|
|
| 6. 难度:中等 | |
|
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王朝——秦王朝。他自称“始皇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以下属于秦朝时期首创或全面推行的制度有( ) ①皇帝制度 ②三公九卿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宗法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 7. 难度:困难 | |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据材料判断,郡县制( ) A. 由秦王嬴政创立 B. 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C. 全面取代了分封制 D. 加强了君主专制
|
|
| 8. 难度:中等 | |
|
皇帝制度是指秦始皇首创的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在政治层面的具体体现有( ) ①皇权专制,皇权至高无上 ②帝位终身制、皇位世袭制 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实行官僚政治以取代贵族政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制度,这种制度在秦汉时期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对三公职责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有权调动全国军队 D. 三公均对皇帝负责,最高权力由皇帝执掌
|
|
| 10. 难度:中等 | |
|
西汉初年,由于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故而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颁行了“推恩令”,以下对“推恩令”描述正确的是( ) A. 完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 王国越分越小,削弱了地方诸侯王的实力 C. 规定在诸侯王死后,只有嫡长子可以分得土地 D. 使得郡国并行制度从此消失
|
|
| 11. 难度:中等 | |
|
根据以下图示,对下图所反映的制度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C. 该制度在唐朝建立 D. 该制度保证了皇权独尊
|
|
| 12. 难度:中等 | |
|
元朝设置行省时,多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汉中以及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人四川而划入陕西。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A. 传达行政命令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防止地方割据 D. 扩大国家的疆域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古代的选官用人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请对以下五种中国历史上曾经实行过的选官用人制度进行时间排序( )
①军功爵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察举制 ④科举制 ⑤世卿世禄制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③④①②
|
|
| 14. 难度:中等 | |
|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史称“废丞相,权分六部”。以下对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举措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 B. 使得全国重大事务都由皇帝直接决断 C. 丞相制度由此废除 D. 君主专制到此时发展到顶峰
|
|
| 15. 难度:困难 | |
|
(题文)明初废丞相后,设置了顾问性质的内阁来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严防权臣乱政。但到了明朝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 皇权逐渐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完全取代了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
|
| 16. 难度:中等 | |
|
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置了军机处,以下属于军机处特点的是( ) ①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②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③所有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
|
| 17. 难度:中等 | |
|
纵观东西方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地理环境会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下各条属于古希腊地理环境特征的是( ) ①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 ②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 ③山岭沟壑,平原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
|
| 18. 难度:中等 | |
|
梭伦改革时,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克利斯提尼改革时,又以新的五百人议事会取代四百人议事会。以下对五百人议事会描述正确的是( ) A. 五百人议事会的进步性之一在于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 B. 五百人议事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C. 女性可以参与五百人议事会 D. 五百人议事会的地位要高于公民大会
|
|
| 19. 难度:简单 | |
|
古希腊文明时期,雅典城邦以其较为完备的奴隶制民主政体、较为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灿烂的文化成就成为古希腊城邦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以下对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的历史影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B.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C.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雅典城邦的繁荣 D. 近代的西方民主政治完全借鉴了雅典民主政体的内容和原则
|
|
| 20. 难度:中等 | |
|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官复原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米斯托克利将军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直接民主导致雅典的衰落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
|
| 21. 难度:简单 | |
|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 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 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 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 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
|
| 22. 难度:中等 | |
|
《十二铜表法》出现后,罗马共和国逐渐形成了公民法体系,以下对罗马公民法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用于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 B. 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 C. 公民法赋予了罗马公民一些基本的政治权利 D. 罗马帝国时期,公民法仍然在罗马法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
|
| 23. 难度:中等 | |
|
古罗马法律规定:对能证明自己因贫穷而确实无力教养儿女的父母,立即给予足够的补助。这反映了古罗马( ) A. 保障帝国境内所有人的利益 B. 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C. 建立了非常完备的社会福利制度 D. 习惯法的陋习被废除
|
|
| 24. 难度:中等 | |
|
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这表明罗马法( ) A.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完全平等 B. 随着时代发展,体现了一定的理性精神 C. 使得女权得到有效伸张 D. 强调天赋人权原则
|
|
| 25. 难度:中等 | |
|
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 皇帝制度 B. 司法陪审制 C. 完备法典 D. 陶片放逐法
|
|
| 26. 难度:中等 |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年的哪些政治制度?这些制度源于哪个朝代? 材料二 唐朝三省制度若给予充分地运作,尤其门下省封驳权的发挥,对皇权的确可产生相当程度的制衡作用。但玄宗即位后,仍沿续武则天以来的政策,侧重中书省权责,开元十一年(723年),进而改政事堂(宰相议政之所)为“中书门下”,将中书省和门下省合为一体,简化了中枢机构的决策程序,无形中使相权更加弱化,相对有利于皇权的运作。 ——摘编自高明士等著《隋唐五代史》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运行中的哪一对矛盾?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制度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唐太宗李世民)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gòu)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zhí)言》卷一 (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时期的哪种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种制度的积极意义。
|
|
| 27. 难度:中等 | |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告诉我们:权力过于之集中于一人或一个机构手中容易导致政治上的腐败。唯有分权,才能使民主权利不致流于形式。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确实难能可贵。 ——贾科、刘树利《谈雅典的民主与法制》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人首开分权之先河”的表现。 材料二 罗马建立共和国后,执掌法律(主要是不成文的习惯法)完全被贵族祭司所垄断。遇有讼争,法官徇情枉法,袒护贵族,平民备受欺凌加上当时高利贷盛行,利率毫无限制,债务奴隶制使平民处于难以生存的境地。贵族的专横激起了平民的反抗,纷纷要求制定成文法。经过八年的激烈斗争,到公元前454年,贵族和平民互相让步,立法委员全部由贵族担任,但法律须经有平民参加的军伍大会通过才能生效。公元前451年至前450年……将制定的法律公布于罗马广场,此即《十二铜表法》。 ——摘编自周枏(nán)《罗马法原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十二铜表法》制定的背景及其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