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题文)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社会现状,孔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为政以德 C. 仁者爱人 D. 有教无类
|
|
| 2. 难度:简单 | |
|
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国民政府的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这说明儒家 A. 主张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 B. 强调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 C. 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 D. 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
|
|
| 3. 难度:中等 | |
|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荀子
|
|
| 4. 难度:中等 | |
|
冯天瑜所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 A. “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三纲五常” D. “天人感应”
|
|
| 5. 难度:简单 | |
|
汉武帝统治时期,儒学大师董仲舒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这一思想主张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 否定先秦时的思想文化成就 B. 扼制各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C.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D. 进一步提升儒学的政治地位
|
|
| 6. 难度:简单 | |
|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 黄老之学 B. 佛学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
|
|
| 7. 难度:简单 | |
|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经世致用 B. 工商皆本 C. 民主科学 D. 重农抑商
|
|
| 8. 难度:中等 | |
|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 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 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
| 9. 难度:困难 | |
|
韩非子指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这里,他强调的是 A. 君主制定法律 B. 法律受制于君权 C. 法律的权威性 D. 君臣均受法律制约
|
|
| 10. 难度:中等 | |
|
“智者学派作为职业教师向雅典公民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他们竭力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苏格拉底喜欢在大街上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讨论各类问题,他针对当时民主泛滥、道德沦丧的现象,认为公民应该具备美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的最主要区别是 A. 智者学派以传授知识作为谋生手段,苏格拉底不以此作为谋生手段 B. 智者学派注重辩论演说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注重提问交谈的教学方法 C. 智者学派关注个人的自由,苏格拉底关注个人的道德 D. 智者学派赞成民主制,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
|
|
| 11. 难度:简单 | |
|
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由此可知,两人思想的共性是 A. 承认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B. 突显品德的重要性 C. 强调人类思维的相对性 D. 强调人的地位和作用
|
|
| 12. 难度:中等 | |
|
“柏拉图解释某人的一句名言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他解释的名言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认识你自己 D.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
| 13. 难度:中等 | |
|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A. 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B.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C. 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D. 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继续
|
|
| 14. 难度:中等 | |
|
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
|
| 15. 难度:简单 | |
|
联邦德国前总理阿登纳曾说:“欧洲联合是‘绝对必要的’,目标是要一步一步的,首先通过经济一体化,接着政治一体化,最后军事一体化,从而达到欧洲的统一。”欧洲向政治一体化方向迈出的实质性一步是 A.欧元的启动 B.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欧盟的成立 D.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
|
| 16. 难度:困难 | |
|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说明全球化 A. 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 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对当今美国来说弊大于利
|
|
| 17. 难度:中等 | |
|
“一种喷气飞机在美国华盛顿州和日本设计,在西雅图装配,尾椎来自加拿大,特殊的机尾部分来自中国和意大利,引擎来自英国。”由这段资料,我们不能得出哪一结论?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 B. 国际分工正在往纵深发展 C. 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国之一 D. 资本、商品和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流动
|
|
| 18. 难度:中等 | |
|
“关贸总协定”发展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是由于 A. 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决定 B. “关贸总协定”临时适用性的不足 C. 贸易自由化深入发展的需要 D. 发展中国家的强烈要求
|
|
| 19. 难度:中等 | |
|
在西欧有人将一体化进程形象地比喻为顶风骑自行车爬坡,越往上越吃力,必须奋力向前,稍一松弛便会倒下。下列不属于“顶风”的是( ) A. 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异 B. 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差异 C. 国际经济贸易竞争激化 D. 民族国家利己主义意识
|
|
| 20. 难度:中等 | |||||||||||||
|
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尖锐矛盾 B. 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 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 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
|||||||||||||
| 2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
|
| 22.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4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演讲中宣称:“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要我们肩负起领导的责任。形势的发展使我们必须肩负起这个责任。” ——《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45年,美国陆军参谋长泰勒自豪地说:“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拥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可以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 ——《美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
材料四 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外汇储备比重变化表(%)
——《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的真正意图。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怀有上述意图的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这种意图对战后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
||||||||||||||||||||||||||||||||||||||||||||||
| 23. 难度:中等 | |
|
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交流融合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航标和精神动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请回答: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 (2)概述西汉和宋朝时期以儒学为正宗的“帝国文化”的形成和强化的过程 (3)概括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