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十八世纪的西方有句谚语:“The lAziest(最懒惰的)government is the best government”下列先秦时期思想流派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的是 A. 以德治国的文化人学派 B.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C.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D.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
|
| 2. 难度:中等 | |
|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 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 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 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 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
|
| 3. 难度:中等 | |
|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其思想属于 A. 强调赏罚的法家思想 B. 提倡无为的道家思想 C. 提倡道德的儒家思想 D. 主张选贤的墨家思想
|
|
| 4. 难度:简单 | |
|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为此明清之际的儒学家 A. 坚守理学正统 B. 倡导工商皆本 C. 提倡经世致用 D. 批判君主专制
|
|
| 5. 难度:中等 | |
|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 C.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有力捍卫 D. 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总结捍卫
|
|
| 6. 难度:简单 | |
|
古希腊哲学史,一般以苏格拉底为界,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那么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宗教与神学 B. 人与社会 C. 科学与理性 D. 道德与功利
|
|
| 7. 难度:中等 | |
|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这段话反映了 A. 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B.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维护教会的神学权威
|
|
| 8. 难度:简单 | |
|
15世纪中期,意大利的许多城市都颁布了“禁奢条例”,企图限制人们的过度消费,特别是在女性的服饰和宴会的用度方面。但是强烈的虚荣心让人们无视这些法律的存在,每当上流社会大摆筵席或是举办各种社交活动时,宾客们的穿戴总是争芳斗艳,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当时 A. 人们纷纷追求奢侈与享乐 B. 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C. 民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法律成了一纸空文
|
|
| 9. 难度:简单 | |
|
宗教改革家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在上帝和个人之间不存在人为隔离,提出“人只要信仰上帝,所有信徒都是牧师”的新理论,旨在 A. 丰富基督教教义教规 B. 否定教会的神学权威 C. 肯定教皇的中介作用 D. 巩固民众的宗教信仰
|
|
| 10. 难度:简单 | |
|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 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 C. 封建统治陷入了全面危险 D. 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已动摇
|
|
| 11. 难度:简单 | |
|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 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B. 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 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D. 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
|
| 12. 难度:中等 | |
|
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文明的三项成果时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是指 A. 甲骨文、造纸术、指南针 B. 印刷术,青铜器、指南针 C. 书法、火药、指南针 D.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
|
| 13. 难度:中等 | |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高
|
|
| 14. 难度:简单 | |
|
郑板桥在画作《墨竹图》上题诗一首:“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该作品 A. 体现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B. 是中国画诗画结合的开端 C. 着重反映个人思想情感 D. 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
|
| 15. 难度:简单 | |
|
“京剧的形成是有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 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 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 京剧是古代戏曲的起源 D. 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
|
| 16. 难度:简单 | |
|
“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照此定义,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革命。”这次科学革命的标志是 A.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B. 伽利略开创实验科学 C.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确立 D. 瓦特改良蒸汽机
|
|
| 17. 难度:中等 | |
|
列宁说:“达尔文的著作最后把上帝从自然界赶走了,生物科学便站立起来了。”这主要说明 A. 达尔文对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B. 生物科学真正确立的标志 C. 进化论在打击神学中的作用 D. 进化论思想被所有人接受
|
|
| 18. 难度:简单 | |
|
(题文)安德鲁·乌尔在1835年解释说:“工厂体系的原则……就是用‘机械科学’代替‘手工技术’,将工序分割至它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以适应工人的分工和等级。”这反映出工厂体系 A.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B. 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C. 有利于保障工人权利 D. 改善了工人们的劳动环境
|
|
| 19. 难度:简单 | |
|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发了,对于“新”的主要含义,同学们提出下列四种观点,你认为最正确的是 A. 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 推翻清政府,改革国家体制 D.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
| 20. 难度:中等 | |||||||||
|
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 实行民主政治 C. 启蒙与救亡并重 D. 推动中国近代化
|
|||||||||
| 21. 难度:简单 | |
|
在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变易观念、华夷之辨、民本思想等精神传统,通过现代诠释获得了新的生命,转换为近代救亡意识、“变法——自强”思潮、革命观念以及近代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等。这主要表明 A. 西方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进程 B. 政治变革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C. 民族危机推动中国文化的转型 D. 传统文化是近代革命的指导思想
|
|
| 22. 难度:中等 | |
|
著名史学家钱穆指出:“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更好的意见。”这种观点实质上 A. 肯定了洋务派的客观进步性 B. 指出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C. 赞美了洋务运动的政治改革 D. 明确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
|
|
| 23. 难度:中等 | |
|
下表是《时务报》以中国为主题的译稿(翻译外国人“看清朝”的文章)分类表(部分),这主要反映了维新派
A. 对变法的具体主张缺乏研究 B. 希望通过变法挽救民族危机 C. 通过外国人施压清政府进行变法 D. 着重强调发展近代工商业经济
|
|
| 24. 难度:中等 | |
|
“如果不用国家的力量来经营,任由中国私人或者外国商人来经营,将来的结果,也不过是私人的资本发达,也要生出大富阶级的不平均。”这反映出孙中山 A. 实行平均分配的思想 B. 消灭私人资本的思想 C. 发展国家资本的思想 D. 实行社会主义的思想
|
|
| 25. 难度:中等 | ||||||||||
|
(题文)下表是对1850年至1899年中国翻译西方著作的统计。作为史料,它可印证当时中国( )
A. 社会科学有较高学术水平 B. 近代化水平处于较浅层面 C. 科学技术尚未应用于社会 D. 资产阶级主导了社会变革
|
||||||||||
| 26. 难度:中等 | |
|
《全球通史》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A. 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洗礼 B.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和推动 C.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领土权益被日本攫取 D.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鼓舞
|
|
| 27. 难度:简单 | |
|
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 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 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C. 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
|
| 28. 难度:简单 | |
|
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其确立分别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 C.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 D. 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
|
|
| 29. 难度:困难 | |
|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 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C. 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 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
|
| 30. 难度:中等 | |
|
在中国思想文化第一个枝繁叶茂期,有思想家针对“百家异说”局面,认为人的认识应当力避“私(偏爱)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其观点旨在表达 A. 吸收各家思想精华 B. 不同学派应相互竞争 C. 倡导独立思考精神 D. 理论认识应格物致知
|
|
| 31. 难度:中等 | |
|
路德认为:在人间有三种基本秩序是不可侵犯的,分别是政府、教会和家庭。政府必须掌握在诸侯和贵族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服从;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后者存在于人间,应归世俗政府管理。路德的上述观点 A.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B. 确立了“教随国定”原则 C.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建立 D. 强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
|
| 32. 难度:简单 | |
|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三次反思是在“文革”后,何以在大胜利中又大失误。经过“第三次反思”,中国人取得的核心成果是 A.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 B. 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 C.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重新定义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根本认识
|
|
| 33. 难度:简单 | |
|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观察下图,导致19世纪中后期我国翻译西方书籍新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魏源等人的倡导 B. “中体西用”思想付诸实践 C. 新式学堂的开设 D. 早期维新派的宣传
|
|
| 34. 难度:简单 | |
|
梁启超在1901年发表的《中国积弱溯源论》中认为,中国积弱的根源是国人“不知国家与天下之差别”“不知国家与朝廷之界限”“不知国家与国民之关系”。梁启超分析中国积弱的根源,其目的在于 A. 唤起国人现代国家意识 B. 表达政治改革的紧迫性 C. 动员国民参加民主革命 D. 为推翻满清作思想准备
|
|
| 35. 难度:简单 | |
|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四个阶段。第二阶段,毛泽东的理论贡献是 A.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C. 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首次明确指出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
| 36. 难度:中等 | |
|
24、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
|
| 37. 难度:简单 | |
|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 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
|
| 38. 难度:简单 | |
|
(题文)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下列选项最能完整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D. 太平天国——中法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
| 39. 难度:简单 | |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 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 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 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
| 40.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家训 ——节选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家训思想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古代家训思想形成的原因。
|
|||||||||||
| 41. 难度:中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材料三 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在秦汉、宋明、清三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
|
||||||||||||||
| 42. 难度:中等 |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达北京,官员在《会典》书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这个地方,就坚决否认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会典》上有大西洋国,于是利玛窦只好自封为大西洋国民。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的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二 在鸦片战争中,英军仅用50艘舰船、3000名和4000名陆军,只以500人阵亡的代价,就击败了清王朝几十万大军,林则徐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积极探求西方军事技术科学,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新式水师。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政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摘自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四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康有为《清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人怎样的外交观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林则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我们如何评价林、魏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说明李鸿章和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的异同。 (4)结合上述材料,归纳概括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必然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