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 19世纪前期 B. 20世纪后期 C. 21世纪前期 D. 21世纪后期
|
|
| 2. 难度:简单 | |
|
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上刻有一段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该铭文可用于研究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
| 3. 难度:中等 | |
|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 周王—卿—诸侯—士 B. 周王—诸侯—大夫—士 C. 周王—诸侯—士—大夫 D. 周王—大夫—士—卿
|
|
| 4. 难度:简单 | |
|
下列不是西周初期诸侯国国君对周王的义务是 A. 交纳租税 B. 服从命令 C. 向周天子朝觐述职 D. 派兵随天子作战.
|
|
| 5. 难度:中等 | |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
|
| 6. 难度:简单 | |
|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 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B. 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C. 区分宗族等级亲疏,强调尊卑有序 D. 明确小宗服从大宗
|
|
| 7. 难度:困难 | ||||||||||||||||
|
如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 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C. 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D. 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
| 8. 难度:中等 | |
|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 A. 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 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 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
|
|
| 9. 难度:简单 | |
|
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 河南 B. 河北 C. 陕西 D. 山东
|
|
| 10. 难度:简单 | |
|
山东省简称齐鲁,起源于( ) A. 远古传说 B. 西周分封 C. 甲骨文记载 D. 古代地名
|
|
| 11. 难度:中等 | |
|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
|
| 12. 难度:简单 | |
|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 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 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 D. 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
|
| 13. 难度:简单 | |
|
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 秦朝和唐朝 B. 秦朝和隋朝 C. 秦朝和元朝 D. 唐朝和元朝
|
|
| 14. 难度:中等 |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
| 15. 难度:中等 | |
|
阳陵虎符是秦朝皇帝发给驻防阳陵的铜铸虎符,虎符中分为二,每一半上刻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左才阳陵”。括号处应该填写的是 A. 丞相 B. 皇帝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
|
| 16. 难度:困难 | |
|
“不行黜陟(官职的升迁或降黜)而藩国自析”。这评价的是汉武帝实行的哪项措施 A. 颁布“推恩令” B. 平定“七国之乱” C. 实行郡国并行 D. 用察举制选官
|
|
| 17. 难度:简单 | |
|
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时说:“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这个机构应是 A. 中书省和门下省 B. 尚书省和中书省 C. 尚书省和门下省 D. 礼部和吏部
|
|
| 18. 难度:中等 | |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
|
| 19. 难度:简单 | |
|
《旧唐书》记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方国对中央的威胁 B.反映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受到地方势力冲击 C.反映了藩镇割据威胁到中央集权 D.反映了藩镇问题得到解决
|
|
| 20. 难度:中等 | |
|
宋太祖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 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 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知州
|
|
| 21. 难度:中等 | |
|
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 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 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 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
|
|
| 22. 难度:中等 | |
|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
| 23. 难度:简单 | |
|
元朝时,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是 A. 行中书省 B. 中书省 C. 尚书省 D. 宣政院
|
|
| 24. 难度:中等 | |
|
(题文)下列措施和制度中,有利于加强专制皇权的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中书省代替三省 ③废丞相 ④议政王大臣会议 ⑤军机处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⑤
|
|
| 25. 难度:中等 | |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以下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 “世胄蹑高位,英雄沉下僚” B. “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 “立嫡以长不以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
| 26. 难度:简单 | |
|
唐朝时期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铁莫做针,做人莫做军”的俗语。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 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 B. 与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相关 C. 源于唐朝开创的科举制选拔人才 D. 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
|
|
| 27. 难度:中等 | |
|
君主专制加强的重要表现一般体现在君权对相权的分割及君主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的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 汉武帝组建内外朝 B.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C. 元朝行省制度的形成 D. 明清分别设置内阁和军机处
|
|
| 28. 难度:中等 | |
|
元朝统领宗教和西藏地区的中央机构是 A. 尚书台 B. 枢密院 C. 宣政院 D. 宣慰司
|
|
| 29. 难度:中等 | |
|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 中央集权 B. 专制皇权 C. 监察权力 D. 对农民的控制
|
|
| 30. 难度:简单 | |
|
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是在时期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宣宗 D. 明神宗
|
|
| 31. 难度:中等 | |
|
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A. 简:机构精简 B. 速:办事效率高 C. 开:决策的开放性强 D. 专:皇帝乾纲独断
|
|
| 32. 难度:中等 | |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对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A. 设立军机处 B. 设置枢密院 C. 实行一省制 D. 废除丞相制度
|
|
| 33. 难度:简单 | |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 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
|
|
| 34. 难度:简单 | |
|
关于明代内阁,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国家最高权力决策机构 B. 是皇权的附庸,起到内侍顾问的作用 C. 内阁票拟权受制于批红 D. 内阁首辅大臣与宰相权限差别很大
|
|
| 35. 难度:简单 | |
|
史学家钱穆指出:“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其意是指 A. 中央对地方控制减弱 B. 南书房参与机要事务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军机处决策重大事务
|
|
| 36. 难度:简单 | |
|
清朝军机处设置之初,“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说明其职能是 A.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B. 辅佐皇帝,主导决策 C.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D. 训练将士,率兵征战
|
|
| 37. 难度:简单 | |
|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帝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的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
| 38. 难度:简单 | |
|
下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 君主专制权力不断强化 C. 君相关系日见疏远 D. 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
|
| 39. 难度:简单 | |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
|
| 40. 难度:简单 | |
|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改革是 A.梭伦改革 B.克利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庇西特拉图改革
|
|
| 41. 难度:中等 | |
|
克里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削弱氏族贵族势力的关键举措是 A. 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B. 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 C. 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构 D. 多数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
|
|
| 42. 难度:简单 | |
|
梭伦在其诗歌中写到:“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梭伦的诗吟诵的是( ) A. 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D. 废除债务奴隶制
|
|
| 43. 难度:简单 | |
|
公元前500年,如果雅典全国人中约20万,本国居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成年男性公民四万五千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 约十六万八千人 B. 约四万五千人 C. 约二十万人 D. 约七万七千人
|
|
| 44. 难度:中等 | |
|
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经济困境从此不再把人们排斥在政事管理之外”。实现这一局面应归功于 A. 苏格拉底 B. 梭伦 C. 克里斯提尼 D. 伯利克里
|
|
| 45. 难度:简单 | |
|
在雅典,主要公职人员的产生方式是 A. 推荐 B. 选举 C. 继承 D. 考试
|
|
| 46. 难度:简单 | |
|
雅典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演说家,其主要原因是 A、民主政治的影响 B、公民大会的推动 C、具有公平文明的社会氛围 D、雅典人天生善于思考
|
|
| 47. 难度:简单 | |
|
(题文)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 A. 罗马共和国的成立 B.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 C. 公民法出台 D. 万民法颁布
|
|
| 48. 难度:简单 | |
|
古代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 C.制定较为完备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
|
|
| 49. 难度:简单 | |
|
罗马法对近代西方国家的影响是 ①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 ②有助于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③推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影响近代西方的立法和司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 50. 难度:中等 | |
|
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 A. 《十二铜表法》制定 B. 公民法颁布 C. 万民法出台 D. 《民法大全》汇编完成
|
|
| 51. 难度:中等 | |
|
公民法的适用范围是 A. 罗马贵族 B. 罗马平民 C. 罗马公民 D. 一切自由民
|
|
| 52. 难度:简单 | |
|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即位后,“开始收复所失去的帝国领土,并且复兴帝国最伟大的智力成就——罗马法。使之永载史册”。查士丁尼对罗马法的贡献是。 A. 形成自然法体系 B. 开始编写罗马成文法 C. 完成法律的法典化 D. 以万民法取代公民法
|
|
| 53. 难度:简单 | |
|
罗马人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要携带自己的法律。这反映了罗马人 A. 法律意识浓厚 B. 喜欢打官司 C. 经常犯法 D. 维护私有财产权
|
|
| 54. 难度:简单 | |
|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雅典妇女 C. 外邦人 D. 奴隶
|
|
| 55. 难度:简单 | |
|
“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这是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的名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①他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②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全雅典人的利益 ③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大多数人的民主 A. 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
|
| 56. 难度:简单 | |
|
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下列机构属于梭伦时期创建的有 ①公民大会 ②四百人议事会 ③公民陪审法庭 ④十将军委员会。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
| 57. 难度:简单 | |
|
雅典的公民大会几乎每隔几天就开一次,影响了城郊农民的正常生活,为此大会向与会者发放津贴,这是因为 A. 鼓励低等级的公民积极参政 B. 改善雅典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C. 雅典非常富有 D. 提高希腊人的戏剧欣赏水平
|
|
| 58. 难度:简单 | |
|
公元183年,雅典商人普拉希特斯在埃及的亚历山大城与当地的皮匠西努耶发生了经济纠纷,上诉至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根据 A. 埃及习惯法 B. 罗马万民法 C. 雅典自然法 D. 罗马公民法
|
|
| 59. 难度:中等 | |
|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较早走向完备和成熟。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引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依据材料一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受封的诸侯对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材料三 古者三公坐而论道,其权重大,其体尊严。汉制丞相用人行政,无所不统……后世恐其专权敌君也,渐收其权归之尚书,渐收而归之中书,而归之侍中,而归之内阁;渐易其名为尚书令,为侍中,为左右仆射,为平章政事同三品,为大学士;渐增其员为二人,为四人,乃至十人;渐建其贰为同平章事,参知政事,为协办大学士。其位日卑,其权日分,于是宰相遂为天子私人。 ——《梁启超文选》 (2)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出现的变化。 材料四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左右仆射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3)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4)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材料五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
|
| 60. 难度:中等 | |||||||||||||||||||||||||||
|
民主与法制是希腊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材料一 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面的出现大致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三个时代。……雅典民主政治是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的产物,尽管它带有奴隶主政治的色彩和小国寡民体制的痕迹,但不能掩盖它作为雅典璀璨文化的政治基础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石等重要作用。 ——藏嵘主编《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二 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审判。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 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起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未成年人也不得参与公务。 人人都应养育自己的后代;任何人若认为自己可以遗弃孩子,都将受到法律的惩罚。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不得轻视,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桑德罗·斯奇巴尼选编《民法大全选译》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罗马法的特点。 材料三 早期立法很大程度上只是把传统习惯用成文形式公布出来,不一定系统。其中某些立法,如斯巴达的来库古立法,可能仍保留在口传状态。梭伦的立法,大者有取消债务与400人议事会的创立、人民大会的权威与司法体系,小者有妇女的服饰、限制彩礼和葬礼规模,以及饮水灌溉与植树的距离等,事无巨细,网罗无遗。现有的铭文显示,不少城邦的法律既涉及宗教,也涉及财产的分配与政治制度的安排。 ——晏绍祥《古代希腊》 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自然正义、良心和公正)等,适合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和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 ——林榕年叶秋华《外国法制史》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对比雅典和罗马立法的异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