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南昌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法不阿贵,以法治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观点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人无有不善”

③“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

A.孔子孟子                        B.老子庄子   

C.墨子韩非                        D.二程朱熹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对二者观点正确的评价是

A. 分别体现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

B. 都为统治阶级服务

C. 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D. 都体现民主意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 反对奴隶制度

B. 主张权利平等

C. 抨击贫富差别

D. 具有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该剧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普罗米修斯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 宗教意识淡薄

B. 反对神灵崇拜

C. 注重物质生活

D. 强调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质疑一切的情形可能发生在

A. 古代希腊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题文)路德对于当时没有任何神学根据、夸张地宣传赎罪券功效的行径很是气愤。于是依据神学问题辩论的正常惯例,在1517年10月31日夜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提纲贴在了威登堡教堂大门上,提纲中的言辞比较温和。这说明当时路德

A. 运用学术辩论手段揭露教会的腐败

B. 信奉“教随国定”原则

C. 号召基督徒为民族国家建立而斗争

D. 与罗马教廷彻底决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他们(启蒙思想家)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这说明

A. 启蒙运动具有全球性

B. 自然科学影响启蒙运动

C. 牛顿定律具有永恒性

D. 启蒙运动推动科学革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与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内涵相似的是

A. 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 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 以人为本的道德观

D. 贵贱有序的等级观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引起了各国君主的极度恐慌。这是因为

A. 天主教会的势力已经遭到严重削弱

B. 各国君主还没摆脱封建神学世界观的束缚

C. 它反对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

D. 启蒙思想明确提出要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 彼特拉克——以“人学”对抗“神学”

B. 孟德斯鸠——提出划分国家权力的具体办法

C. 卢梭——反对私有制,消灭贫富分化

D. 康德——提出人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 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

A. 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最先进的

B. 古代中国创造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化

C. 儒学主张与启蒙思想的精神相似

D. 中国文化在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

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

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一、二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3)除了材料二反映的措施,汉武帝还采取了什么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非正义、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取代。

——恩格斯

材料三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毫无根据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力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孟德斯鸠在洛克分权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他认为法又分为自然法和人为法两类,自然法是人类社会建立以前就存在的规律,那时候人类处于平等状态;人为法又有政治法和民法等。孟德斯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但强调自由的实现要受法律的制约,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

(2)概括指出材料三、四的主要观点。并从理论方面简要分析孟德斯鸠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

中国

西方国家

①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古希腊涌现出普罗塔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文主义思想家,形成了欧洲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

②公元前3世纪~公元15世纪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成祖:正式规定《四书大全》《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内容。

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规定:信奉基督教之外的异端为犯罪行为,反对教会就是反对帝国。

1231年天主教会设立宗教裁判所,对宗教异端进行侦查、审判和裁决。

③16世纪~18世纪

黄宗羲:“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卢梭:“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是人民的仆从,人们可以限制、改变或收回委托给官吏的权力。”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③时期中西方思想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