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巢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治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这里的人民是指

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

B. 雅典成年男女公

C. 外邦人和雅典人

D. 雅典全体居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题文)《左传》载:“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孔颖达疏:“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 分封制

B. 井田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所示的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分别出现于

A. 秦朝和西汉

B. 西汉和东汉

C. 秦朝和唐朝

D. 唐朝和宋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共中央近期开展监察制度试点改革。两千多年前秦王朝在中央设立的官职中也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它是

A. 丞相

B. 太尉

C. 皇帝

D. 御史大夫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A. 夏朝

B. 秦朝

C. 汉朝

D. 唐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你是唐太宗时的一名中书令,为挫败突厥贵族对内地的掠夺,按唐太宗的旨意起草了一份关于如何出兵防御的诏令,接下来你会

①交兵部出兵

②交门下省审议

③交尚书省处理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①③②

D. ②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根据下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

B. 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

C. 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D. 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

A. 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B.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选官的方式历经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拨依据顺序正确的是

A. 孝廉—功绩—才学—门第

B. 才学—孝廉—门第—功绩

C. 才学—门第—功绩—孝廉

D. 功绩—孝廉—门第—才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印称“玺”。这充分体现了

A. 皇位世袭    B. 统领百官    C. 皇帝独尊    D. 个人偏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为唐朝中央行政机构示意图其反映的是  

../../../../../07-14山东高考题/高一期末/3.tif

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A. 宗法制

B. 科举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丞相曾经是百官之首,下列朝代中,废除了丞相的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秦朝有效统治广大地区的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察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是雅典古剧场遗址,当时进入剧场观赏戏剧的公民可以领取“观剧津贴”。做出这一规定的是

A. 克利斯提尼改革

B. 梭伦改革

C. 庇西特拉图改革

D. 伯里克利改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这说明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 人民主权

B. 分权制衡

C. 轮番而治

D. 直接民主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相同点是

A. 以部落为单位进行选举

B. 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C. 打击了旧氏族贵族势力

D.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古代希腊文明发生的地域特点是

A.大河流域         B.交通中心            C.政治中心       D.海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俊伦改革规定按照土地收入和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授予相应官职。这一措施的意义在于  (  )

A. 打破贵族垄断政权    B. 满足男子参政愿望

C. 确立民主政治体制    D. 促进城邦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

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下列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内部的法律是

A. 公民法

B. 万民法

C. 《民法大全》

D. 《人权宣言》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古代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这主要说明罗马法( )

A. 注重保护个人财产    B.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 缓和民众之间矛盾    D. 侧重保护平民权益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 以氏族为姓

B. 以国名为姓

C. 以居住地为姓

D. 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

A. 废除了丞相制度

B. 设置了军机处

C. 扩大了六部权限

D. 推行了行省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 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 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 防止了分裂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儒有一家之学,故曰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於是班下郡国

——唐·杜佑《通典》卷十三《选举一》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材料四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却于古人。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三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所反映的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4)根据材料四中钱穆的观点,你认为研究古代选官制度时须注意哪些原则?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任何背景的才德之士都可通过考试出任官职;当然,富裕家庭和权势人物的子弟更有时间接受教育。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对任何近代前或甚至很多近代社会来讲,都是惊人的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于是,执政官按照罗马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在审理一切涉及外邦人讼争案件中,有意识地推动罗马法进一步发展……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一所示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朝代开创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图一到图二的演变呈现什么趋势?

(2)材料二中“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来自平民家庭”的现象与当时哪一制度密切相关?这一制度的实施对宋朝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