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其“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三公九卿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自春秋以来,楚国率先突破诸侯公、侯、伯、子、男序列的局限,自称为王,跟原来的宗主周王齐列。到了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先后都变成了王,而七雄中的强者也有了齐与秦并称东、西帝的提议。上述现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诸侯地位日益平等

B. 兼并战争促进社会进步

C. 皇帝制度已经形成

D. 分封制度体系趋向崩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 促成了统一民族的形成

B. 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C.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家谱是记载某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中国古代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禅让制

C. 礼乐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虑,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派进文官做知州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设参知政亊为副相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A. 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 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 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亊,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由此可见,通判的设立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 避免了地方集权

D. 独揽了地方行政大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淸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主要反映了

A. 王位世袭制的弊端

B. 察举制的弊端

C. 门第成为选才标准

D. 科举制兴起的背景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封建社会中“学而优则仕”蔚然成风,政府官员必须是饱读诗书经典的文化人,因而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和阶层。这种变化缘于

A. 王位世袭制的形成

B. 实行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的出现

D. 科举制度兴起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行省制度的创立,反映了

A. 专制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B. 专制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 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 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列四幅建筑物的图片中所反映的政治内涵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民”,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蔚蓝色的海洋成就了古希腊人民的民主,这表明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产生发展起决定作用

B. 凡是濒临海洋聚居的民族都会有民主的传统

C. 海洋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文明的发展

D. 瀕临海洋地区是民主政治发展最合适的地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发展工商业

C. 建立陪审法庭

D. 实行财产等级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 民主的直接性

B. 决策的民主性

C. 程序的复杂性

D. 参政的平等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民众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遵循的重要原则是

A. 自由原则

B. 公正原则

C. 法制原则

D. 分权原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史学家认为:“尽管公民大会为古代世界的人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广泛参政形式和一种被广为传颂的政治代表制的模式,但它不是一种绝对完美的民主制度。”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参加公民大会的仅是享有公民权的少数人

B. 公民大会的召开具有随意性

C. 泛滥的直接民主无法保证公民的任何权益

D. 公民大会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使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该规定反映了

A. 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罗马法对贵族利益的维护

C. 古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古罗马严格限制商品交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公元309年,埃及商人卢克与罗马公民亚历山大发生了纠纷,两个人都决定上诉法庭。法官对他们两人的裁决将依据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的学者认为,“罗马国家与法律肇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而不是任何一方通过暴力无条件地强加于对方的命令这突出反映在

A.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颁布

B. 万民法的形成

C.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完成

D. 公民大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这反映了

A. 光荣革命后国王行政权丧失

B.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已经形成

C. 责任制内阁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D. 首相利用议会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701年英国制定《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他们所属官史和大臣也都应按照同样的法律为国王效力,这一规定

A. 表明王位世袭制已废除

B. 反映国王行政权得到扩大

C. 反映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 说明责任制内阁已经形成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英国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当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该项改革

A. 使民主主体扩大至普通公民

B. 使行政权逐步转移至内阁手中

C. 使英国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

D. 彻底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这一规定的主要用意是

A. 用司法独立保障民主

B. 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C. 防止法官滥用权力

D. 限制总统行政权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人民主权则成了法律的法律,而且并没有像在其他国家那样被虚捧而架空。”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总统可否决国会提出的法律

B. 总统是美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

C. 美国以联邦制取代邦联制

D. 美国总统、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这表明他主张

A. 建立民主共和制

B. 加强中央权力

C. 实行两党制

D. 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 民主共和原则

B. 三权分立原则

C. 自由平等原则

D. 联邦制原则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君主专制被颠覆    B.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 君权至上的后果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一位古罗马政治家说:未经考验的人们,完全没有经验的人们,支持了有害的战争,让那些制造麻烦的人负责公共事务,从城邦中驱逐最能为它服务的公民。由此可知,这位政治家

A. 反对罗马法    B. 赞同君主制

C. 批评了民主制    D. 主张扩大公民权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题文)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 宪政制度确立

B. 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C. 国王权力较大

D. 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势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主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主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明朝、淸朝时期加强皇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法制日报》在关于考试选拔基层行政管理人员评论文章称:以考试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当前有的地方村支书代代相传——爷爷当了爸爸当,爸爸当了儿子当。古代的科举制就很好,杜绝了任人唯亲乃至世袭垄断的弊病,含有民主的因子,值得我们再度审视。

材料二  厦门大学院长刘海峰在《科举制的贡献》一文中表示:科举制比四大发明贡献大,它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官员选拔制度,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它比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价值更大,因为它建立的是一种制度公平。“科举制的实质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质的政权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臣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的积极性。

(1)两则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结合材料说一说科举制的进步性影响。

(2)除科举制外,你还知道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