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题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这一言论出自先秦时期的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
|
| 2. 难度:简单 | |
|
“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孔子认为人性道德的至高境界是达到 A. 仁 B. 礼 C. 孝 D. 忠
|
|
| 3. 难度:中等 | |
|
战国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人生下来就有物质欲望。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有争夺。争夺使社会秩序紊乱,这就产生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礼。该思想家是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子 D. 庄子
|
|
| 4. 难度:简单 | |
|
春秋时期,有学派主张不用进步的器具,不用舟车,没有战争,结绳记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该学派是 A. 道家 B. 墨家 C. 儒家 D. 法家
|
|
| 5. 难度:中等 | |
|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保障;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上述主张的核心是 A. 为政以德 B. 人性本善 C. 推行“仁政” D. 克己复礼
|
|
| 6. 难度:简单 | |
|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 A. 孟子“仁政”学说 B. 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 墨子“兼爱”思想 D. 庄子“齐物”观点
|
|
| 7. 难度:简单 | |
|
史料是历史片段的记录和遗存,历史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不属于史料的是 A. 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牛骨 B. 明朝内阁大堂旧址 C.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 D. 《史记》、《汉书》
|
|
| 8. 难度:中等 | |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选项中体现的思想与这一主张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B.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C. 人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D.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
|
| 9. 难度:中等 | |
|
(题文)《韩非子》载:“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这体现了韩非子的主张是: A.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B. 以农为本,以各为贵 C. 休养生息,反对战争 D. 以法治国,严刑峻法
|
|
| 10. 难度:困难 | |
|
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安详而有层次的社会……不像面积与中国等大的欧洲,一直四分五裂,国家居然有二三十个之多”。可见,该学者高度肯定儒家文化的 A. 民贵君轻观念 B. “大一统”观念 C. “君权神授”观念 D. “天人感应”观念
|
|
| 11. 难度:中等 | |
|
《吕氏春秋》载:“夫攻伐之事,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攻无道而伐不义,则福莫大焉,黔首(百姓)利莫厚焉。”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 老子的“无为”思想 B. 墨子的“非攻”思想 C. 荀子的“王道”思想 D. 孟子的“仁政”思想
|
|
| 12. 难度:困难 | |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欲长安投考太学,他作考试准备时所必学的内容不包括 A. 《诗经》 B. 《春秋》 C. 《韩非子》 D. 《礼记》
|
|
| 13. 难度:困难 | |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该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B. 成为封建统治工具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
| 14. 难度:中等 | |
|
1934年,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下列能佐证上述论断的是 A. 早期儒学 B. 老庄之学 C. 汉代儒学 D. 宋明理学
|
|
| 15. 难度:中等 | |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留下饱含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 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D. 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
|
|
| 16. 难度:中等 | |
|
数学史专家钱宝琼(1892-1974)深入研究《九章算术》后,认为《九章算术》的编纂者对待数学的态度是:“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数学的理论虽属可知,但很难全部搞清楚,学者应该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钱宝琮认为科研应该适可而止 B. 数学知识很难适用于生活实践 C. 《九章算术》的实用性相对有限 D. 中国古代科学缺乏理论性深究
|
|
| 17. 难度:中等 | |
|
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首倡私人办学,提倡“有教无类”。在他的思想体系中还提出了 A.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观点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 C. “君轻民贵”“仁政”的观点 D. “仁”与“礼”的学说
|
|
| 18. 难度:中等 | |
|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下列观点不可能是老子讲授的是 ①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②以德治民 ③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道法自然” ④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
|
| 19. 难度:中等 | |
|
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C.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 “天法道,道法自然”
|
|
| 20. 难度:简单 | |
|
有一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在奏稿中指责在辽东立高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皇亲和大臣以谢天。这主要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 ) A. 春秋大一统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天人感应 D. 君为臣纲
|
|
| 21. 难度:中等 | |
|
董仲舒提出“天,仁也”,“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他提出这一观点主要是为了 A. 树立君主权威 B. 宣扬“君权神授” C. 提高儒家地位 D. 制约绝对君权
|
|
| 22. 难度:中等 | |
|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与时俱进,适应统治者的要求有密切关系表现在 ①孔子“仁”的提出 ②孟子“仁政” ③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程朱理学 ⑤阳明心学 A. ③④⑤ B. ②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
|
| 23. 难度:简单 | |
|
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 B. 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C. 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 D. 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
|
| 24. 难度:简单 | |
|
他与朱熹是同一朝代人,他提出“心”就是“理”的思想主张;他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他就是著名的思想家 A. 顾炎武 B. 王夫之 C. 王阳明 D. 陆九渊
|
|
| 25. 难度:简单 | |
|
心学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分别是 A. 陆九渊、王阳明 B. 朱熹、陆九渊 C. 程颢、程颐 D. 韩愈、李翱
|
|
| 26. 难度:中等 | |
|
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A. 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 B. 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 C. 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 D. 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
|
|
| 27. 难度:中等 | |
|
(题文)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就必须 A. 整治人心 B. 发展经济 C. 整顿吏治 D. 注重民本
|
|
| 28. 难度:简单 | |
|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 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 B. 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 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 D. 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
|
| 29. 难度:简单 | |
|
顾炎武主张“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矣。”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将其概括为 A.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 三人行,必有我师 C.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
| 30. 难度:简单 | |
|
目前为止,最早的成熟的汉字是( ) A. 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B. 商代的甲骨文 C. 商周时期的金文 D.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
|
|
| 31. 难度:简单 | |
|
(题文)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 ) A. 京剧的形成 B. 傩戏的形成 C. 南戏的出现 D. 元杂剧的兴起
|
|
| 32. 难度:中等 | |
|
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代以后绘画艺术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 B. 统治者的提倡 C. 民间文化的发展 D. 画家的性格
|
|
| 33. 难度:中等 | |
|
明代书法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从根本上说明 A.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B. 人们对书法欣赏水平提高 C. 君主专制的强化 D. 人们的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
|
|
| 34. 难度:简单 | |
|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 《诗经》 B. 《老子》 C. 《庄子》 D. 《离骚》
|
|
| 35. 难度:困难 | |
|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汉武帝什么措施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是哪些人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是什么? (4)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
|
|
| 36. 难度:简单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战国“百家争鸣”中儒、道、法代表人物及主张。 (2)材料二中的董仲舒主要观点主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