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汾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候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

A. 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C. 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 大国诸候饮马黄河,问鼎中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

1                                                                2

A. 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 分封制、郡县制

C. 郡县制、行省制 D. 分封制、行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 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 设置官职

B. 建立武装

C. 禹死启继

D. 制定刑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A. 师、侯

B. 士、王

C. 相、侯

D. 师、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为2014年2月发行的报纸,与其命名直接相关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 “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 “周公…立七十一国”

D. 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材料中“分散性、松散性”的表现是

A. 宗法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B. 宗法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有较大独立性

C. 层层封授,血缘和政治隶属关系逐渐松散

D. 实现了国与家、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影响

B. 个人素质的差异

C. 宗法制的影响

D. 封建家长的喜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示”指“祖先”,“示”和“司”合起来表示“世世代代专门祭祀祖先的庙堂”。与“祠”紧密相关的制度为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A. 秦统一六国

B. 西周的分封制

C. 西周的宗法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建党90周年庆典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统一度量衡标准

D. 首创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是

①实现国家统一

②确立君主专制体制

③确立封建土地制度

④建立三公九卿体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

A. 皇帝制    B. 三公九卿制

C. 郡县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唐律疏议·职制律》中规定:若官吏延缓诏令文书颁发者,每延缓“一日笞五十,一日加一等,十日徒一年”;“官文书稽程者,一日笞十,三日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些规定

A. 旨在防止皇帝诏令被篡改

B. 利于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

C. 有利于提高部门行政效率

D. 说明唐代的法律非常严酷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代开元年间,薛王李业的舅舅违法遭御史弹劾,并依法治罪。李业找玄宗求情,玄宗念舅甥之亲,下令重新审案,旨在宽免。宰相姚崇坚持执法,绝不宽待,玄宗只好作罢。这反映出在唐朝

A. 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

C. 大臣专权现象严重

D. 伦理道德受到挑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史学界普遍认为,“宋承唐制”是宋代制度的主要特点。唐宋时期为维护统一局面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的共同点是

A. 在边疆设立军镇

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

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3年“中国梦”、“大部制”成为中国媒体关注最热词,对中央权力机构部门改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以下历史现象与此总趋势联系不大的是

A. 三公九卿制明确了职权部门分工

B. 三省六部制制约分散了相权

C. “二府三司”权力相互牵制削弱了相权

D. 行省制度创立推广加强了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率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

A. 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 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 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D. 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范进XX,“杯具”还是“洗具”?》QQ新闻网认为范进在此制度下由一赤贫之民一跃官至御史巡抚,使人民中的优秀分子有参政机会,体现了它的公平公正。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

D. 察举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明初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评论不正确的是

①废除了秦汉以来的宰相制度

②相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③隋唐以来的三省六部制因此结束

④皇权得到极大强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湖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跨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元朝的这一做法

A. 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 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 肥瘠搭配,便于农业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 充分体现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明代何良俊说:“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布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这反映出内阁权力上升的原因在于

A. 内阁首辅获得皇帝的信任

B. 内阁拥有类同宰相的权力

C. 内阁取得票拟谕旨的权力

D. 内阁大学士参与最高决策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了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一课后,用语言归纳出如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①皇帝一人说了才算

②君臣关系如主奴关系

③法律严酷,视臣民如草芥

④用察举制选官,只凭品德取人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图,正确的一幅是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

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厅巡抚处置”。景奉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