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

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

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

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 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

C. 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 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世袭制    D. 禅让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后,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死弟及”。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 以年龄为准则

B. 以血缘为纽带

C. 以等级为核心

D. 以德才为标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周武王灭商后,追封先贤遗民,封舜的后裔于陈(地名,今河南淮阳),其后子孙均以陈为姓。这表明“陈”源于

A. 出生居住地

B. 古代的官职

C. 周朝分封制

D. 父祖辈的字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据此可知(  )

A. 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 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 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 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1962年湖北随州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墓。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

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分封制遭破坏

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    D. 宗法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春秋》记载,从公元前722年到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达33次,而朝周王者仅3次。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礼乐制度的破坏    B. 井田制度的瓦解    C. 分封制度的崩溃    D. 诸侯势力的崛起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商代,王是人,也是神,既是王朝的元首,又是群巫之长。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事也必定要占卜。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C. 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

D. 决策体现了原始民主色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其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等级制

D. 宗法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道:“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我们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

A. 封建社会

B. 分封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周初先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周武王姬发封其兄弟立国者15人,姬姓立国者40人。这说明分封制的突出特点是

A. 等级

B. 血缘

C. 嫡长子继承

D. 世袭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诗经》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栋梁)。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则材料最能说明西周

A. 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    B. 实行宗法制维护政治体系

C. 分封制与宗法制并行    D. 通过宗法制实现权力集中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A. 小宗

B. 大宗

C. 嫡长子

D. 族长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宰分览·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 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B. 消除诸子之间的尖锐矛盾

C. 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D.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其主要原因是

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

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决

裁。这一做法使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君主专制造成了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农历一月古时本来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 中央集权

C.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荀子·君道》写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这主要归因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A. 郡县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修筑长城,开凿“五尺道”

B. 开创皇帝制度

C.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 皇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统一度量衡

D. 首创郡县制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各国在变法后大都实行县制,这与分封制相比大大强化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     )

A. 地方实行分权,官员间相互监督

B. 地方官员由国君直接任免

C. 地方行政体系独立,有高度的自治权

D. 县的统治区域一般都比封国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掌承天子,助理万机的是

A.太尉              B.丞相           C.御史大夫         D.廷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从商周到秦朝我国政治制度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①由贵族政治变为官僚政治

②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权力

④血缘政治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理念是

A. 皇位从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B. 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不能得出秦朝

A. 推行皇帝制

B. 实行丞相制度

C. 推行郡县制

D. 统一了书写文字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边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 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大宗),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小宗),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

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

—《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西周怎样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材料一

材料二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三各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秦是如何实现由图二到图三变化的?

(2)根据材料二,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是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态度?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