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A. 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 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 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 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
|
| 2. 难度:中等 | |
|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了当时 A. 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
|
| 3. 难度:简单 | |
|
古代民众生活艰难的现象,战国时期的记载大多类似“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西汉以后多有类似“卖田宅、鬻子孙”的记载。这种变化反映了 A.战国时期井田制得到完善 B.汉代民众生活更加艰难 C.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 D.商品经济呈发展趋势
|
|
| 4. 难度:简单 | |
|
(题文)考古学家在对我国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以下两件农具(注:翻车和曲辕犁),经技术测定,这两件农具均为同一时期遗存下来的物品。据此确定该遗址最早是
A. 西周 B. 三国 C. 唐朝 D. 北宋
|
|
| 5. 难度:中等 | |
|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下边的“卜”字,表示竖在地上的杆子及其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 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C. 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D. 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 战国时代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 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
|
| 7. 难度:简单 | |
|
(题文)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其目的是维护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B.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 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
|
| 8. 难度:简单 | |
|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 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 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走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虚伪的反映
|
|
| 9. 难度:简单 | |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等认为中国宋代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下列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有( ) ①街市制度取代坊市制度 ②政府取消夜市禁令 ③海外贸易兴起 ④纸币的流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
| 10. 难度:简单 | |
|
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
A. 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 B.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C.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
|
|
| 11. 难度:简单 | |
|
到了15世纪,欧洲的商人和君主们越来越意识到,绕过穆斯林世界,开辟直接到达东方的商路,将大大增加香料和其它亚洲货物供应,带来巨额的利润。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由于 A.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B. 新式帆船与罗盘针的应用 C. 欧洲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D. 一大批优秀航海家的涌现
|
|
| 12. 难度:中等 | |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
|
| 13. 难度:简单 | |
|
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
| 14. 难度:中等 | |
|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印第安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C.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
|
| 15. 难度:简单 | |
|
16、17世纪西葡、荷兰殖民大国地位的更迭,说明 A. 资本原始积累与否能决定国运兴衰 B. 三角贸易推动欧洲大国更迭 C. 西葡殖民掠夺成就了荷兰资本积累 D. 英国消灭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
|
| 16. 难度:简单 | |
|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在西欧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使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
|
|
| 17. 难度:简单 | |
|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共同的核心因素是 A. 两国引领了世界技术革命的潮流 B. 两国制度的变革为崛起提供条件 C. 工业革命奠定了崛起的物质基础 D. 两国著名思想家为人类解决疑惑
|
|
| 18. 难度:中等 | |
|
对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A. 荷兰交通运输业发达 B. 荷兰经济非常落后,只能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 荷兰的手工业非常发达,是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D. 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
|
| 19. 难度:简单 | |
|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依据材料能得出的结论是 A. 相对论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 B. 火车的发明使人们养成了戴手表的习惯 C.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
|
| 20. 难度:简单 | |
|
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的结果 B.奴隶们在劳动中的创造 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 D.工业革命的促进
|
|
| 21. 难度:困难 | |
|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 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 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
|
| 22. 难度:简单 | |
|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与技术结合 C.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 蒸汽机的广泛普及
|
|
| 23.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B.主要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
|
|
| 24. 难度:中等 | |
|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美国经济的崛起 C.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
|
| 25. 难度:中等 | |
|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 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四 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政策及其原因。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
|
| 26. 难度:中等 | |||||||||
|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国政治性城市之特色,到西周已十分明显,西周所建立之城市,确立了今后两三千年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吴越春秋》中说:‘筑成以卫君,造郭以居民。’……其军事防御性能十分明确。” ——引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英国历史上进行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不仅为英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基础,而且为城市化积累了资金、提供了廉价劳动力。18世纪早期,英国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0%~25%,1801年为33%,而到1851年时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54%,英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材料三 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四 英国国会1836年批准建设新铁路,到1855年其铁路总里程已达12960公里。运河方面,自从1761年开凿第一条运河,到1842年,英国已修建了3960公里的人工运河,曼彻斯特、伯明翰成了著名的运河枢纽;交通运输业的发达极大地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处于这些交通枢纽的地区迅速成为集商贸、工业和服务业为一体的城市或城镇。 材料五 同时城市的新生活方式、新思想观念也在影响农村,城市的比较利益的优势也诱导广大农村的农民逐渐离开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涌入城市。 材料六 1860年-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由19.8%上升到39.6%,这一速度在美国历史上是空前的。……美国城市化也面临者一些问题,工业资本按照自己的想象建设了全新的城市,没有规划,管理混乱;……杂乱无章的城市管理加剧了城市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导致城市人口拥挤,房屋建设简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室内照明,通风差;许多地方缺少排污系统又无污物处理设施,导致污水横流。恶劣的环境导致霍乱、伤寒四处蔓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古代早期城市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二、三、四、五分析英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六概括在美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哪些问题?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