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荀子·儒效》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 同姓王族

B. 异姓功臣

C. 先代贵族

D. 重要官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各项中,对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义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的是

①镇守疆土

②朝觐述职

③管理地方官员

④派兵随同作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题文)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 财产

B. 土地

C. 功绩

D. 血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

A. 大宗、小宗制

B. 权力继承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世袭垄断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甲骨文资料反映,商王通过占卜理解天命,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通过占卜进行决策,这体现了

A. 神权与王权结合

B. 族权与政权结合

C. 神权与族权结合

D. 神权高于王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室

各子详细信息

妻(正室)

老三(20岁)老二(22岁)

妾一(侧室)

老大(25岁)

妾二(侧室)

老四(18岁)

 

 

A. 老大

B. 老二

C. 老三

D. 老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 周天子分封诸侯

B. 秦始皇统一六国

C. 汉武帝开拓疆土

D. 忽必烈一定乾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为了统一岭南地区,开凿了灵渠,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A. 灌溉农田

B. 泄洪排水

C. 运输兵员和物质

D. 中央官员巡视岭南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秦朝“三公”中,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A. 负责全国军事要务

B.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 掌管皇家事务

D.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系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是

A. 郡县与诸侯国的大小不同

B. 郡县县令与诸侯王的产生方式不同

C. 郡县县令与诸侯王的权力不同

D. 郡县与诸侯国的作用不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题文)就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有说服力

A. 古籍的记载

B. 学者的解释

C. 实物史料

D. 政府的声明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阴历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秦王嬴政的讳政月改为正月字的读音也当为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皇权神圣专制独裁

C.皇帝拥有最高决策权         D.随意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秦百官公卿中,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A. 奉常

B. 宗正

C. 典客

D. 治粟内史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 秦汉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 西汉武帝设十三部刺史

D. 元朝设立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置刺史

B. 实行察举制

C. 取消封国

D. 设御史台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 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 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 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 权力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题文)元光五年,汉武帝在长安城未央宫召见奴隶出身的卫青,赐封他为车骑将军,领兵北击匈奴。这一做法体现的制度是

A. 察举制

B. 世官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

A. 监察权

B. 财政权

C. 行政权

D. 军事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题文)下列具有监察职能的机构或者官职是

①刺史

②御史台

③枢密院

④通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是

A. 众设宰相,分化相权

B. 完善三省六部制

C. 以六部分割相权

D. 任用亲信,组成内朝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是

A. 决策机构

B. 审议机构

C. 执行机构

D. 内侍机构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唐朝初期,高宗皇帝欲扩建皇宫御花园,直接下旨工部,但工部拒绝执行,原因是圣旨缺少政事堂印鉴。这说明唐初

A. 皇帝权力衰落

B. 行政有严格程序

C. 各部门权力分散

D. 大臣专权跋扈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决策的效率

B. 消除了决策部门分歧

C.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D. 目的在于制约皇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其中出现了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军事家等。这表明科举制

A. 有效巩固了政权

B. 能够缓和民族矛盾

C. 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 有利于选拔人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汉武帝将一些侍从天子的宾客委以官职,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然后再将决策结果让丞相去执行。此做法

A. 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 削弱了丞相权力

C. 缓和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 增强了政府执政能力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帝王不断调整相权,其主要原因是

A. 防范宰相专权

B.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

C. 宰相才干不足

D. 防止丞相懒政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在实力上并不如商朝,在征服商朝以后,必然面临着如何统治一个庞大国家的严峻问题。西周初建之际,中原地区出现了范围很大的权力真空,这就给周初实行大分封提供了方便条件。在夏商两代的千年统治中,名义上是版图广阔的大国,而实际上众多百姓仍被分割在一个个小国(包括诸侯国或臣服方国)里生活,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习俗各方面都有不小差异,在不同的小国族之间,心理上也有一定隔阂,当时实行分封制,容易为社会所接受,有利于巩固新兴的政权。

—摘编自胡章华《浅论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材料二  周天子通过同姓诸侯强化了对华夏地区的政治控制,异姓之人在此难以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不敢轻易造反。从国家政治的角度看,直接受封的诸侯必须奉天子为共主,接受王室的行政领导;就家族关系而言,西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周天子即是同姓诸侯群体的最高家长——宗主,诸侯在封国内则是由其子弟构成的中小贵族的宗主。在此政治格局之下,天子与诸侯之间,是君臣而兼家长与子弟的双重关系,国事也就是王族的家事。

—杜成安、高桂荣《分封制的完善与宗法分封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和诸侯承担的义务。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代分封制实行的意义。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唐代有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芸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回答:

(1)诗中“太宗”指谁?这句话评价的是哪一种制度。

(2)太宗实施“长策”的做法是什么?

(3)太宗“长策”的影响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