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河池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认为,“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东汉王充提出了“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南宋陈旁认为,对待不同土壤只要对症下药,可使土地更加精熟肥美,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需要大量劳力

B. 适时增加肥力

C. 提倡精耕细作

D. 善于积累经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C. 他到浮梁买茶叶时顺便到娱乐场所“瓦肆”听戏

D. 他将茶叶买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说:“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成因为

A.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B. 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

C. 明清时期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

D.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 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 新航路开辟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表是不同时期府的南北地理分布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历史时期中原王朝府的地理分布情况

 

五代十国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府数

比例

7

70%

8

44.44%

29

43.29%

13

35.14%

33

20.50%

84

37.84%

3

30%

10

55.56%

38

56.71%

24

64.86%

128

79.50%

138

62.16%

 

 

A. 政治中心南移

B. 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

C. 经济重心转移

D. 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4年《中国成语大会》讲述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三大名锦之首,其织造工艺中的挑花结本技术十分神奇。“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 官营手工业

B. 田庄手工业

C. 民营手工业

D. 家庭手工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A.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C.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

D.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学者对于1851年英法两国城市和农村人口对比发现,英国总人口约1800万人,农村人口占48%,城市人口占52%。法国人口约3600万,农村人口占75%,城市人口占25%。造成英法两国城市化有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基数不同

B. 社会稳定形势不同

C. 政治体制不同

D. 工业化的程度不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B.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C.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题文)“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A. 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B. 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C. 世界市场的形成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D. 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导致下表数据所反映的英德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工业年增长率

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比重

 

1850-1870年

1870-1900年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2%

1.6%

31.8%

14%

德国

2.7%

4.8%

13.2%

14.3%

 

 

A. 思想解放程度的差异

B. 利用先进科技的程度不同

C. 君主立宪政体的差异

D. 确立民主制度的道路不同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面说,在一个小扣针厂里,生产一枚扣针需要10工人协作完成18道工序。他们虽然很穷,机械也很简陋,但是只要他们勤勉工作,每天10个人生产多达48000枚扣针据此可知

A. 工业革命催生自由主义

B. 手工工场技术落后

C. 生产分工促进产业进步

D. 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其含义是

A. 垄断组织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有计划生产

B. 垄断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计划经济

C. 垄断组织有利于减轻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D. 垄断的出现,消除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限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林增平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一文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过于微弱,鸦片战争后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大多凋零,幸存者绝少,因此“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A.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 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投资热和出口热,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春天”,有史学家称之为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有利于近代思想的发展

B.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C.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D. 承担了民主革命的重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漫画,对漫画主旨分析正确的是

A. 科技不能促进经济发展

B. “器物”无法挽救旧政权

C. 西方科技瓦解了清王朝

D. 清政府腐败已无药可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的商品主要有棉布、棉花、毛织品、五金器材等,出口货物种类大量增多,主要有豆类、花生、桐油、锡、猪鬃等。这折射出当时中国

A. 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已取代自然经济

C. 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D. 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于西方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清末工商业政策的变化:由“官方控制”的模式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从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到实行新工商政策——鼓励私人投资,发展近代工商业。清政府调整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B. 鼓励民族企业与外国企业展开竞争

C. 挽救清政府内外交困的危局

D. 摒弃“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下表:1927-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7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 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国民政府对反侵略有所准备

C. 官僚资本掌控了国家经济命脉

D. 内战政策对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鞍钢,70名工程师中有62名是伪满时期遗留下来的日本技术人员。他们被遣返之后,作为全国钢铁产业中心的东北,技术人员仅占全行业总人数的0.24%。这可以说明

A. 日本破坏我国工业化建设

B. 一五计划时期缺乏技术人才

C. 一五计划期间外部环境严峻

D. 工业化初期“苏联色彩”浓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 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 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 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78—199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经历了从不要包产到户到包产到户再到包干到户的过程。1984—1991年,国企改革经历了“利改税”再到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租赁经营责任制的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都

A. 强调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B. 把计划经济变为了市场经济

C.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D. 政府由统一监管到放手不管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85年,沈阳市防爆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度企业,职工在企业门口哭成一片,难以理解;而十年后一些大中型企业破产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

A. 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走向成熟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

C. 市场经济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D.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减少改革阻力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953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随后不久又对油料、棉花、棉布等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推动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进程

C. 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D. 促进了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晚清的留日学生刊物多以省名命名,如《四川》《江苏》《河南》《江西》《新湖南》《浙江潮》等,欧集甲在长篇文章《新广东》中提出“以广东之人,办广东之事,筑成广东自主之势,以健全全国自立之起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后各省纷纷独立

B. 晚清时期留学生救亡意识强烈

C. 维新变法后各种思潮并行

D. 民主革命思想在各省广泛地传播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12年以后“提倡成年以后财产独立权”“不得歧视私生子”等呼声此起彼伏,广大青年男女,为了谋求人格独立,生活自由冲出家庭,走上社会,妇女为培养经营本领而创办的各种公司、学校、习艺所不断建立。材料意在说明辛亥革命

A. 影响了青年的生活观念

B. 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意识

C. 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 促进了社会风俗的变迁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阳武县志》中记载:“近有慕欧化、尚简易,名为文明结婚者,不由父母、媒妁,男女自以爱情相结,然后订婚……此在学界或机关人员间有行者,而民间则皆由旧。”这说明近代

A. 自主婚姻完全取代包办婚姻

B. 婚俗的变迁具有不平衡性

C. 政府是推动婚俗改革的先锋

D. 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而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

A. 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B. 政府禁止服饰西化

C. 西方服饰普遍盛行

D. 东西观念存在冲突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青年时忙于科举,经过26年努力,于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女红传习所……甚至还修了700余里的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他晚年叹息:“幸哉一隅地,假息得苟全。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自幼对机械兴趣浓厚,视爱迪生为偶像。16岁离家出走,到底特律追寻理想。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经过12年努力,1891年进入爱迪生公司,并成为发电机总工程师。他逐渐认识到汽油机才是未来主要动力,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事业发展之路一成一败的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宋朝时期的中国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材料三(16世纪)这些私人的商业贸易垄断公司不但控制某些地区的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活动,也起到了为本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作用,如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等。这些商业经营上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谓“商业革命”的发生。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业资本的发展,成为“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马世力《世界史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2)材料一、二中“商业革命"与材料三中“商业革命”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

分析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

19世纪上半期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

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19世纪下半期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

20世纪初期(至1912年清朝结束)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同盟会成立;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清末新政。

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

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