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福建省三明市二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许悼云认为,我国古代某一制度使地方精英不断进入行政系统,担任郡县政府的椽吏。其中尤为隽异的少数人士,又由地方政府举荐,先在郎署学习,然后出任中央政府官吏,再外放为别处的地方首长执行中央政令,统治地方。该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永佃制盛行,佃农在不拖欠地租的条件下,有权“不限年月”“水远耕种”,地租率相对稳定。农民获得相对独立的、长期的土地使用权,地主则失去了和土地的直接联系。这一现象

A. 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加速了上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C. 瓦解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D. 说明农民摆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如表: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从王朝到共和国的政治改革,它也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例如出现了新的社会集团和改变了旧的社会集团。据此对辛亥革命理解正确的是

A. 完成了社会转型

B. 催生了社会新现象

C. 实现了改朝换代

D. 颠覆了封建秩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百团大战

A. 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B. 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C. 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D.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2年,我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发展到41184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B. 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突破

C.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依照英国政治学家的权威性表述,英王有被咨询权、鼓励权和警告权。当政治斗争发展到引起政府危机时,英王能够充当仲裁人,起到恢复民主程序、稳定政局的作用。这意味着英国君主

A. 在议会与首相之间起协调作用

B. “统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

C. 成为推动民主发展的关键人物

D. 对维系政局稳定有一定作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福勒认为“因权力、财富影响分配不公以及大国不尊重小国引起的世界性冲突大大超过基督教、儒教与伊斯兰教之间的文明冲突。文化是表达冲突的载体,而非原因。”材料旨在强调

A. 权力、财富分配不公现象较普遍    B. 世界冲突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利益

C. 宗教冲突在当今世界已基本消除    D. 文化的冲突只是表达冲突的载体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尊周孔之礼。”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由于出发点及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理解不同,观点也不同。中国学术界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相对于民族历史而言的,但不是民族历史的简单总和,而是资本主义大工业基础上民族历史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指史学意义的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各民族普遍交往、相互依存形成的有机整体历史。历史学上的世界历史包含了有人类以来的全球范围的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特指16世纪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

——摘编自赵士发《世界历史理论:唯物史晚研究的焦点》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运用唯物主义史观加以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刑罚制度的改革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政时期所进行的废除肉刑的活动,又称“文景废肉刑”。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轻摇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据《汉书•文帝记》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收“今年田租之半”,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以至于“天下殷富”,百姓安居乐业。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坚持只惩罚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后又废除“诽谤妖言法”,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

——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36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在《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指出:“我们联合回族中自己的一切武装力量,并帮助其发展,我们更希望回民武装成为抗日联军的主要力量之一”。在各地回民抗日武装中,马本斋领导的冀中回民支队成为回民坚持抗战的一面旗帜。“七七”事变后,马本斋在家乡河间,献县一带,组织起一支回民武装,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8年,马本斋毅然率都参加了八路军,同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了党的领导后,部队迅速发展,1939年夏改编成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由于回民支队模范的群众纪律,对自己同胞风俗习信的尊重,伊斯兰青年踊跃参军,部队发展到二千余人,“冀中回支”打遍冀中平原,六年多经历了大小战斗八百七十余次,创造了辉煌的战绩。

——摘编自李资源《论抗战时期我国少数民族的挑日斗争》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本斋组建回民支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马本斋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