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卓识教育深圳实验部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 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 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 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 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 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D. 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九岁男孩金阳出版的《时光魔琴》一书中写到:通过时光魔琴回到秦国,他看到彪形大汉郑兴的邻居刚成年的儿子在搬家,搬到郑兴对面。商鞅变法中哪一项规定造成上述现象

A. 经济改革

B. 文化改革

C. 政治改革

D. 社会习俗改革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造成上述现象的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小农经济

B. 革新社会风貌

C.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 增强社会凝聚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A. 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 都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C. 都壮大了本国进行争霸战争的实力

D. 都改变了所在国家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改革和战国时期变法的比较:春秋时期改革和战国时期变法

①变法内容所侧重的领域不同

②春秋时期改革主要是维护旧贵族的统治,战国时期变法主要是冲击旧秩序

A. 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不正确②正确

C. ①②均正确

D. ①②均不正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一位史学家说:“北魏孝文帝强制授给露田……这对农民是一种剥削的手段……”这主要是因为

A. 均田制是土地国有制

B. 租庸调制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C. 孝文帝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D. 授田的实质是强迫农民开荒纳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前期改革的侧重点是

A. 以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B. 迁都洛阳

C. 移风易俗

D. 汉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北魏孝文帝主动实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   )

A. 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

C. 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现象是

A. 北方民族融合

B. 北方的分裂与统一

C.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完成

D. 汉族地主势力的消长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 掌握最高权力

C.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 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改革都取得成功

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 改革的进展很顺利

D. 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 农民成为商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  

A、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

C 、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

D、 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

A. 国家      B. 地主        C.农民        D. 资产阶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A. 是由封建地主阶级主持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C. 动摇了封建生产关系

D. 是对农民的一次厚颜无耻的掠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

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          D.分布不平衡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同西欧相比仍然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 农奴制未废除    D. 对外扩张影响经济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倒幕运动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 下级武士已经成为资产阶级

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有号召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A. 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B. 武装倒幕运动的兴起

C. “大政奉还”

D. 戊辰战争胜利结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日本倡导“文明开化”的途径不包括

A. 派遣留学生到中国

B. 翻译西方著作

C.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D. 大力推进生活习俗西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的蓝本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法国《拿破仑法典》

C. 普鲁士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不久就走上对外扩张之路,主要是因为日本

A.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不足    B. 明治维新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

C. 资本主义发展,国力提升    D. 明治维新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中外纪闻》创办

D. 《定国是诏》颁布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 君主专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百日维新期间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

A. 不敢触动封建制度

B. 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

C. 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

D.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周礼》记载:西周时期,国家对市场有一套管理制度,市场设专职官吏——“司市来进行管理,下面设辨别货物真假的胥师,掌管物价的贾师,维持秩序的司虣,管理度量衡的质人。西周的这套做法

A. 打破了工商食官局面

B. 强化政治等级制度

C. 促进国家管理制度化

D. 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历史转型是个非常长期的曲折的复杂的历史过程,20世纪90年代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B. 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 家国同构

D. 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 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唐朝时,所有诏敕既须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共认,后盖政事堂印。宋朝台谏制,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其他权臣以纠正焉,由此可知唐宋时期。

A. 皇帝的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B. 政事堂形成民主政治雏形

C. 皇权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D. 已有了权力制衡分权机制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明朝万历皇帝时期,由于在朝会上以内阁大臣为首的文官集团经常与他争辩,给万历皇帝上书劝谏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于是,他干脆长期不上朝了。这表明

A. 君主权力受到一些约束

B. 内阁制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

C. 君主专制观念日趋淡化

D. 内阁体制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下表是清朝出任军机大臣人员的构成表:

 

满人

汉人

汉军旗人

蒙古人

总数

军机大臣

72人

64人

3人

6人

145人

军机大臣下的章京

16人

16人

 

 

32人

 

 

 

 

材料说明

A.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B.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C.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结果导致远征军的覆灭。这反映了雅典存在

A. 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B. 间接民主的随意性

C. 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 国家决策的非理性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转移。”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 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 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 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雅典独裁者)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由此可见古代雅典监督制度的特点不包括

A.公民监督                    B.定期投票

C.监督依据规范                D.预防为主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西塞罗说: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罗马法的发展主要是凭裁判官审判实践和法学理论,在改造和继承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A. 公平、正义、开放、灵活是罗马法的价值追求

B. 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

C. 罗马法充分体现了法律公平和正义的原则

D. 罗马法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缓和了矛盾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自西汉始,便将礼教炳常奉为立法、司法的指导思想,“明礼以导民”、“德主刑辅”、“明刑弼教”是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原则。并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出发,将孝移作忠,将父权延伸为君权,从而将维系血缘家庭的伦理道德同维护君主政权和社会秩序的国家法律彼此相通。家庭伦理与法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我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宗法家族和君主专制社会,这种传统社会不断发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法律自我发展的张力匮乏,法律成为伦理道德体系和行政命今的附庸。

——摘编自张历凭《中闯古代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材料二在古代中国人眼里,法即是刑,是镇压手段,是用以维护封建国家的工具,而忽略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君主始终掌握最高立法权,皇帝诏赦往往直接成为法律,皇帝可修改或废止法律,形成了以维护皇权为核心的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这在西方封建时代是不曾有过的。在西方,以古希腊、罗马法为代表,在起源时就被看作社会关系的调节者。是一种确立权利义务的准则和保障权利义务的手段。尤其在古罗马法中已包括了大量的私法规定和私法学说。而古雅典法律,则根据民主原列,规定凡是多数公民要求做的,政府必须去做,多数公民反对的,政府就不能去做。

——摘编自杨明霞《古代中国与西欧法起源的法律价值观之比较研究》

材料三古代中国和西方都强调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但是,不同的是,中国的道德后来发展成了君臣分离、自上而下的“民本”;而西方的道德后来则发展成了君权源自臣民、自下而上的“民主”。正是由于“道德”不同的内核,中国“亲亲尊尊”的道德观,使法律一直是政治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且还是次要的工具,而西方后世学者将“道德”与平等自由和民主等“价值”联系了起来;当法治与个人主义“价值理想”联系起来之后,西方近现代“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才得以产生。

——摘编自徐爱国:《古代中西方法律工具论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罗马与古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不同,这种差异对后世造成了怎样不同的历史影响。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

材料在这些传统观点(即古希腊是工商业文明——引者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现实原因,即国内学者往往有意或下意识地将中国古代文明与西方古代文明乃至古希腊文明相比,由这两大文明的现代特征入手,由今而古,想当然地推出一个对立的结论,即现代中国经济的欠发达归咎于古代中国的农业特征,而现代西方文明的工商业特征则起始于它的根源,即古希腊文明。

我们所拥有的大量资料表明,希腊文明事实上不是一个商业文明,而是一个以农业为其主要社会与经济基础的古代文明。这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古典希腊城邦的主要社会与政治力量即公民的主体是自由农民,而不是手工业者或商人……证据的第二点是,同中国古代一样,在古代希腊人的思想中同样存在着重农轻商的观念。事实上,希腊城邦同古代中国社会一样,是一个以农业而不是工商业为特征的社会。

——摘编自黄洋《希腊城邦社会的农业特征》

问题:

指出上述材料反映出的关于古希腊社会特征的两种观点,并说明导致两种观点的原因。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万历七年(1579)正月戊辰,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毁天下书院。“是时士大夫

竞讲学,张居正特恶之,尽改各省书院为公廨。凡先后毁应天府等处书院六十四处。”(《明通鉴》卷六十七)张居正在书信中有一篇夫子自道,他说:“(讲学)其徒侣众盛,异趋为事,大者摇撼朝廷,爽乱名实,小者匿蔽丑秽,趋利逃名。嘉隆之间,深被其祸,今犹未殄,此主持世教者所深忧也。”(《张太岳文集》卷二十九,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万历七年

张居正上《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指斥讲学是“群聚徒党”、“空谈废业”,造成各级官员“宁抗朝廷之明诏,而不敢挂流俗之谤议:宁坏公家之法纪,而不敢违私门之请托”,因此他力主“不许别创书院”。(《张太岳文集》卷三十九)

——摘编自毛佩琦:《所谓“张居正改革”根本谈不上是改革》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原因。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实质及影响。

 

详细信息
44. 难度:困难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宋太宗至道末年(公元997年),赋税总收入为3559万贯,其中农业两税为2321万贯,约占65%;茶、盐、酒、商等税为1238万贯,约占35%,农业两税收入的占比最大。真宗天禧末年(公元1021年) 赋税总收入为5723万贯,两税为2762万贯,占48%;其他税入为2936万贯,占52%,开始超过两税。仁宗时期,陕西用兵,财政收支增多。庆历时商税收入已达1975万贯,酒税已达1710万贯,盐税为715万贯,这三项收入共计4400万贯,超过农业两税收入。神宗熙丰年间赋税总收入为7070万贯,两税为2162万贯,占30%,其他税入为4911万贯,占70%。即财政收入2/3以上来自农业两税以外的赋税。

——孙翊刚中国赋税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北宋赋税结构所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北宋赋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