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8年春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面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经济结构的变化

D.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 铁器时代的到来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认为“工商皆本”,对这两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商鞅的观点限制了商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B. 黄宗羲的观点违背了我国以农业为本的事实,观点不切实际

C. 两人的观点都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都是生产发展的产物

D. 农、商应该一直都是中国的本业,不管任何时期都同等重要,两人观点都错误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关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中国传统社会里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B. 鸦片战争前夕,已有某种程度的分解

C. 鸦片战争以后,开始解体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农副产品出口不断增长,它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 扭转了中国外贸入超的局面

B. 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有刺激作用

C. 有利于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

D. 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座祭祀一位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陵墓和庙宇,内有歌颂这位历史人物的对联:“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据《史记》记载,传说他“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对上述信息错误的解读是

A. 体现农耕文明的特征

B. 对传统美德的传颂

C. 对封建统治者歌功颂德

D. 纪念造福人民的历史人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xié)田”,“”字在甲骨文中象形成三耒共耕。关于卜辞中“众人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 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 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 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此节日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 人们对此神话传说的钟爱

C. 中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D. 人们对牛郎与织女的遭遇的同情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己丑了,金牛叫;风雨顺,五谷笑;事如意,平安罩;身体棒,福寿到;亲满堂,欢乐绕……”这是某年春节的祝福短信,其中的“己丑”、“金牛”等源自

A. 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B. 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C.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D.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 生产不计成本

C. 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 国家权力的支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 在专门的里卖瓷器    B. 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 在居住区开绸缎店    D. 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 “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 “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C. “重租税以困辱之”

D.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是当时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个商帮。他们分别是

A. 苏商和晋商

B. 徽商和晋商

C. 浙商和晋商

D. 徽商和浙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著名史学家苏秉琦先生指出,中国农业起源具有“满天星斗”的特点。以下选项中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 北京人遗址已发现采集和猎取食物的遗迹

B. 湖南玉蟾岩、陕西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等地都发现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遗存

C. 除了黍、粟、水稻外,起源于战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大豆等

D. 在浙江余姚河姆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稻谷的遗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 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 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 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 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坎儿井(井渠)是我国古代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至今还流行于新疆的吐鲁番、哈密地区。联系历史地理知识,对坎儿井解读正确的是

①在汉代就已出现

②我国古代最早的灌溉工程

③利用了天山、昆仑山的冰雪融水

④井深随地势坡降而改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 开始使用铁器

B. 注重精耕细作

C. 尚未推广牛耕

D. 雇佣关系盛行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3%。上述统计表明当时中国(    )

A. 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B. 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C.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D. 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 农业仅赖百工    B. 百工亦为本业

C. 农工比重适当    D. 农工任其消长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

A. 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 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 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 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651年开始,英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涉足与英国殖民地之间的贸易,但这些法案最终在1849年都被废除了。这一变化的根源是由于英国(  )

A.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殖民优势地位丧失

C.国家经济政策的转变              D.建立起代议制政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率先使用机器的生产部门是(   )

A. 棉纺织业    B. 冶金业    C. 铁路运输业    D. 采矿业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500—1620年间,欧洲物价平均上涨了300%--400%。这一现象

A. 促进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

B. 加速了封建旧势力的衰落

C. 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

D. 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鸦片战争前中国农村家庭纺织业

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清朝晋商之商路示意图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李洵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有利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士大夫家多以纺绩求利。其俗勤啬好殖,以故富庶。……如华亭相(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四

材料二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一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

——《徐光启文集》卷十一

材料三(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伦教荡然,纲常已矣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四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有邹望,亦有田三十万亩,僮仆三千人,……而好讼致穷。

——【清】钱泳《登楼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江南士大夫致富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三、四,士大夫的活动引起了江南社会风气的哪些变化?

(3)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请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