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随堂测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从新中国成立前夕到1957年春,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达3000人,约占新中国成立前夕在外留学生和学者总数的一半,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成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归国潮”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 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新生政权的强大感召

D. 科研条件的显著改善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亲自挥笔命名为“银河”,并题诗一首:“亿万星辰汇银河,世人难知有几多。神机妙算巧安排,笑向繁星任高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B. 中国航天人流下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C. 中国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D. 21世纪初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果令人倍受鼓舞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 “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 “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00年,“隆平高科”上市交易,袁隆平富了。不过这一次,民众的评论似乎打破了“仇富”的定律,有人表态:“袁老就是买飞机,我们也不眼红。”民众之所以有这种“仇富不仇袁隆平”的心态,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A. 促进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

B. 对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C. 在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D. 从事慈善事业,是世界人民的福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984年,新的一次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物理学家邓稼先欣喜地写道“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己过桥。”此前20年我国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56年我国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出中国第一个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远规划——《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该规划实施期间取得的成就是

A. “两弹”研制

B. 东方红一号

C. 南优二号

D. 载人航天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评论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作家高洪波回忆某一年的情景时提到:“我们一大群军人骑在大宅院的屋脊上,向夜空中的繁星中寻找那一颗美妙的星辰。这正是70年代初期的绝佳风景。”与此情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被称为新中国最早的科技发展宏伟蓝图。这一规划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科技研究任务共57项和616个中心课题,其中12项重点项目包含有当时世界前沿科技课题、关系我国重工业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等。以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属于这一规划内容的是

A. 银河一1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B. 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

C. 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D.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有这样的文字:“这是我国发展空问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该报纸报道的是我国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实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 “银河一号”研制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B. “两 弹 星”研制成功、 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C. “南优二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D. “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在奥本海默、爱因斯坦走上反核运动的时候,钱学森、邓稼先等人毅然回国参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发。这反映了

A. 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强烈的家国情怀

B. 科技工作者的态度决定了科学的走向

C. 中国知识分子识破了美国的核垄断阴谋

D. 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服务于国家为终极目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著名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与以上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C. 袁隆平选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 “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篇新闻报道中有如下内容:“一家职业学校的孙老师说,中国也有人登上了太空,这是我过去不会想到的事情。那位杨先生很了不起,要写进中国人的历史。”与这则报道有关的新中国科技成就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温家宝总理在国家科学奖励大会上提出要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下列各项科技成就中,能够体现我国“在科技创新上抢占制高点”的成就是

A. 成功研制“两弹一星”

B.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 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

D. 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3年12月15日,英国《卫报》报道称,“嫦娥三号”成功登月,进一步推进中国成为东方最为强大的太空国度的地位。中国首次实现载人航天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自行设计导弹试验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中共中央的贺电称,这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意

A. 成为了我国称霸世界的资本

B. 导致中苏关系彻底破裂

C. 不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打破了美苏等少数国家的核垄断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继两弹一星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是

A.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B. 青藏铁路的开通

C.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    D.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1958年6月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A. 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美苏等国家对原于弹的垄断

D.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科技成就中,被称为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又一个光辉里程碑的成就是

A. 杂交水稻

B. 青藏铁路的开通

C.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与回收

D. 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使我们在今天走向了大国、强国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和延安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科学院。……中央和国务院于1956年11月任命聂荣臻同志为国务院副总理兼科学规划委员会主任。……(在聂帅的主持下,响应周总理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科技投入,从建国初1953年财政科技投入只有5600万元开始,到如今仅2008年全年就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40多倍,这说明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支撑。2009年全国财政中的科技投入预计超过24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安排了1461亿元。同时,各个地方、各个省市财政科技投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人民网

材料三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袁隆平院士突破经典遗传理论的禁区,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自推广种植以来,已累计增产4000亿公斤,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中国科技发展重大成就》

请回答:

(1)在《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下,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2)结合材料一、二回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成就突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结合材料三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重大意义?这对青少年学生又有何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