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表据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绘制。表中数据表明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显著 B.国家实现统一且社会稳定 C.国防工业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D.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2. 难度:简单 | |
清末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后,附近各县因棉纱供应方便,土布业因之获得很大发展,盛极一时。这说明 A.洋务运动有利于经济发展 B.洋务企业有利于抵制侵略 C.君主立宪有利于社会进步 D.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
3.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习中要注意把握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下表中历史概念和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4. 难度:中等 | |
民国二十二年学者张素民提出:“……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下列说法与材料主张不相符的是( ) A.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C.大力发展官僚资本主义以求取现代化 D.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
|
5.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 B. 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 C. 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 D.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6. 难度:中等 | |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
7. 难度:中等 | |
据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闲冗之员,全凭情面,如州县干脯之例,名列局中,身居局外,此等无功食禄,坐耗利源……每岁亦需巨资”。一些总办经常以“办公为名,位置私人,滥行收录”。这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 )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弊端 B. 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曲折性 C. 洋务企业的腐败情形 D. 官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不善
|
8. 难度:简单 | ||||||||||
导致右表中工厂和资本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 B.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 国民政府奖励实业的推动 D. 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
9. 难度:中等 | |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 矿山开采业 B. 机器制造业 C. 航运业 D. 面粉业
|
10. 难度:简单 | |
20世纪最初十年,天津工业发展迅速,如以5000元以上的设厂数量与1900年前相比,约增加6倍;资金数字也大体如此增长。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清政府实施新的经济政策 B. 西方侵华经济手段的变化 C. 倡导国货运动的有力推动 D. 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盛行
|
11. 难度:简单 | |
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A. 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 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 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 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
12. 难度:中等 | ||||||||||||||||
读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
上表信息反映了 A. 农业商品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D. 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农业生产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表(1895~1899年)
——许涤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二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其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