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第六单元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29—1933年美、德、英、法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的统计表: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表格说明的问题有

①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②各国对经济危机的干预不断减弱

③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④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最严重时,失业人数超过1500万,可能高达1700万……占了整个劳动大军的四分之一。农产品价格几乎降到最低点,……纽约股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由崩溃前的87亿美元暴跌到19亿美元。……大批银行倒闭……” 无休止地寻找工作,……持续地节衣缩食使生活变成苦难、……能卖掉的一切东西都被卖了。……城市里到处可见施粥站。……一位作家曾看到50名男子、妇女和儿童蜂拥着在抢芝加哥旅馆外面的一个垃圾桶。这段材料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涉及部门行业特别广  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持续时间特别长    破坏性特别大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29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B. 股市崩溃

C. 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D. 经济“滞胀”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 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 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 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 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

A.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 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 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 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导致20世纪中期徳日法西斯上台的外部因素是

A.国内市场的狭小                     B.工业资源的匮乏

C.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D.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

A. 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 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 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国总统胡佛最初把随着股票市场崩溃而来的不景气看做是一种心理现象。他亲自选用了萧条这个字眼,因为它不像恐慌危机那么吓人。1930年6月,经济形势急剧恶化,有代表团建议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他竟对他们说:先生们,你们来晚了60天,萧条时期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胡佛

A.鼓励公共救济事业              B.试图大规模干预经济

C.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对经济危机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指

A. 市场的自我调节    B. 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 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 政府大量增发纸币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遭受危机的打击最重,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达三年之久。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比危机前的1929年下降了46.3%。经济被抛回到1913年的水平。危机遍及各工业部门。重工业部门生产下降的幅度尤为惊人。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危机期间,13万家以上企业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被赶出工厂,流浪街头。失业人数在1933年将近1300万,大约为劳动人口的1/4。持续几年的危机使失业工人受尽饥寒之苦。据当时记载,在许多城市的周围,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栖身之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问题是否相同?反映了什么问题?

(2)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工人的这些状况必然会引发什么问题?当时的胡佛政府是如何解决的?效果如何?

(3)就当时的情况,你认为采取怎样的措施合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