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A. 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 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 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
2. 难度:中等 |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
3. 难度:简单 | |
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据此可知,李悝主张( ) A.精耕细作 B.奖励耕织 C.土地私有 D.重农抑商
|
4. 难度:简单 | |
北魏至唐代前期持续实行均田制,保护自耕农经济,但最终失败。中唐以后统治阶级没有再进行类似的土地制度调整。这种现象说明 A. 中后唐土地兼并现象已明显减少 B. 土地制度的重大调整须因时而变 C. 封建社会无力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D. 封建统治者都注意抑制土地兼并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 A. 石器锄耕 B. 刀耕火种 C. 铁犁牛耕 D. 千耦其耘
|
6. 难度:中等 |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唯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A. 铁犁牛耕 B. 曲柄锄耕 C. “刀耕火种” D. 铁铧犁耕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已相当完善并为后世所沿用的是 A. B. C. D.
|
8. 难度:简单 | |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特征是 A. 刀耕火种 B. 男耕女织 C. 重农轻商 D. 精耕细作
|
9. 难度:简单 | |
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反映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 黄牛过河各顾各 C.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 小满芝麻芒种谷
|
10. 难度:中等 | |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11. 难度:简单 | |
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 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 牛尊的腿上 C. 牛尊的鼻子上 D. 牛尊的背部
|
12. 难度:困难 | |
下面图一到图二两则史料的变化可直接用来论证 A.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我国古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我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迎往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请回答: (1)材料二体现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的内在联系。 (2)依据材料,分析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依据材料,指出在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