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谷”具体指 A. 私田的大量开垦 B. 商人地位提高 C. 诸子百家争鸣 D. 诸侯重视教育
|
2. 难度:中等 | |
历史探究课上,教师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进行设计,提出三个观点,让学生讨论,以便加强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观点1:“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观点2:“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观点3:“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上述观点所对应的思想是 A. 1—儒,2一法,3—道 B. 1—儒,2—道,3—墨 C. 1一墨,2一法,3—道 D. 1—道,2一墨,3—儒
|
3. 难度:简单 | |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仁者爱仁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天人感应 ④民贵君轻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
5.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学密切结合 B. 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C. 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 D. 促进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
|
6. 难度:简单 |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A.孔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王阳明——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 C.程颐——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
7. 难度:中等 | |
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普罗泰格拉 D.亚里士多德
|
8. 难度:中等 |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 ) A. 正统的孔孟学说 B. 融合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C.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D. 儒家学说与权术
|
9. 难度:中等 | |
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主要还在于 A. 抗清斗争高涨 B. 社会相对安定 C. 西方思想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0. 难度:中等 | |
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最恰当的评价应是 A. 都是片面的 B. 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 都阻碍了历史发展 D. 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11. 难度:中等 | |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 ) A. 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B. 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 C. 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D. 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
|
12. 难度:简单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千古名句,诞生于 ( ) A. 初唐 B. 盛唐 C. 中唐 D. 晚唐
|
13. 难度:简单 |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 普罗泰格拉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
14. 难度:中等 | |
苏格拉底与人交谈时,总是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 启发引导 B. 平等相待 C. 辩证思考 D. 逻辑推理
|
15. 难度:简单 | |
著名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死后被安葬在巴黎的先贤祠,其棺木外形的设计如图,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炬。对这一设计寓意最合理的理解是 A. 卢梭主张开明君主制 B. 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C. 卢梭的思想成为法国社会的指导思想 D. 卢梭背叛了基督教
|
16.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是指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
|
17. 难度:中等 | |
《齐民要术》中“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所反映的农学思想是 A. 因时因地制宜 B. 多种经营 C. 人定胜天、天遂人愿 D. 重农抑商
|
18. 难度:中等 | |
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 A. 经济停带倒退 B. 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C.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D.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19. 难度:简单 | |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 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 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 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 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
20. 难度:简单 |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
21. 难度:简单 | |
思想的演进和技术的进步,深刻影响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段独白 材料二 人生下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以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如果有人不取这天所赐予的自由,那就是对天犯了大罪,对自己又是莫大的耻辱。 ──卢梭 材料三 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的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对“人”的认识有何新的发展? (3)材料三中所说的伟大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原则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这些原则有哪些?材料中所说的“法国行将到来的革命”是指什么?
|
22. 难度:中等 | |||||||||||||||||||||||||||||||||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