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贵港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沅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到1881,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这可用来说明

A.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 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 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近代军阀的跋扈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 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失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 复何能为?而在今日国内即无问题之后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 大问题。”吕思勉意在强调

A. 思想落后是军阀混战根源    B. 当时中国内部已实现合作

C. 中国自存之理在于打退侵略    D. 中国革命的前途在内不在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891年正在访问的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要求判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谦指示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日本

A. 司法具有独立的地位

B. 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涉

C. 极端民族主义抬头

D. 确立了责任内阁体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作家曾在其著作中描述英国伦敦,“19世纪中后期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A. 文学艺术作品具有夸张性和虚构性

B. 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 英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法制亟待完善

D. 科技发明与环境污染间的对抗与冲突

 

二、null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某学者在比较东西方古代专制制度过程中指出:“专制主义不是无限王权,而是有限王权,它大致都受到法律、习俗、官僚机构和各种社会力量的限制。历史上只有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统治者一人取得绝对的权力,不受约束,不受限制,可以为所欲为的情况……君主制、共和制、城邦制,甚至民主制、民主集中制下,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古代专制实际上是开明专制

B. 个人独裁和当时的政体没有太大关系

C. 有限王权是民主的源头之一

D. 专制主义统治在古代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A. 国民革命调动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热情

B. 土地革命调动了各个阶层人民的积极性

C. 抗日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D. 抗日战争促使了中国文化中心的转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政府不是我们的问题解决者,政府本身就是问题。”,这是美国总统里根在1981年就职典礼说的一句话。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 体现小政府大市场施政理念

B. 源于政府缺位引发经济危机

C. 基于对政府和公权力的信任

D. 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 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 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 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 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35年《妇女共鸣》中强调说:“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同年的《读书生活》则反驳说:“五四以后,‘他’‘她’和‘他’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进一步接近严密,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上述争辩集中表明

A.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有所提高

B. 近代中国思想派系众多

C. 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

D. 近代中国重男轻女严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86年,法国哲学家雷吉斯·德布雷说:“摇滚乐、影像、蓝色牛仔裤、快餐、新闻网络与电视卫星所蕴藏的力量,比整个苏联红军的力量都大”。这主要体现了

A. 苏联在社会生活等领域落后于美国

B. 科学技术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C. 苏联难以抵挡美国的渗透面临解体

D. 文化的影响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唐代《水部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中央制定的水利法,其中规定:“著灌溉大渠,有水下地高者,不得当渠造堰,听于上流势高之处,为斗门引取。”“凡浇田,皆仰预知顷亩,依次取用,水遍即令闭塞,务使均善,不得偏并。”这实质上表明唐代

A. 重视上下游水资源的使用

B. 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C. 形成了体系完善的水利网

D. 为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21年5月,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同官僚主义和拖拉主义作斗争;10月,列宁在全俄政治教育委员会上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在于经济管理形式的战略退却;12月又明确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这说明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存在反复和不确定性

B. 列宁对新经济政策实质有多维阐述

C.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个人主观意志的产物

D. 新经济政策造成了苏俄内部的思想混乱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绅士一般从贡生和举人及其以上功名、学品、学衔当中选拔,但这些人也未必

都能得到任命;还有通过捐纳获得了虚职而实际没有任用的;曾经做过官,有的离休退职或罢官的等等。整个绅士阶层可分为上下层。上层绅士由学衔或官衔较高的绅士组成,而下层绅士主要包括学衔较低或通过捐纳获得较低功名的绅士。绅士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是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集团,绅士通常被看做能与地方官员平起平坐。他们的特权主要体现在礼仪、法律、经济三个方面。

——摘编自张仲礼《中国绅士研究》

材料二

近代绅士集团的转型,最初表现为绅与商的交叉渗透。绅商的互渗现象又经历了一个商对绅的渗透,绅向商的转化的变动过程。在这一变动过程中,社会价值定向由传统的绅士集团转向了近代的商人阶层。甲午战争以后,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逆向渗透”迅速地被“顺向渗透”所取代。绅士阶层在“救亡图存”的民族精神感召下和“商战”思潮的导引下,相率“弃士经商”。传统的“功名”身份已失去了原有的强大吸引力,绅士们热心于经营商务,寻找新的出路。一时秀才工厂、生员公司林林而立。“绅士”以其特有的社会地位投资于近代企业,借助于“通官商之邮”的特殊地位,很快成为“既贵且富”的重要社会势力。

——摘编自王先明《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绅士阶层的构成并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绅士集团转型的表现及其影响。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以下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

 

六、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德国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程度严重,同时容克责族势力过于强盛,这些极具侵略扩张性的权势集团责助了纳粹分子,促成了希特勒上台执政并在战争中给予纳粹政权不建余力的支持。西方盟国占领西部德国后,他们拆除德国具有军事潜力的工业设施,这仍然是传统的消极的解决德国问题的方法;打破德国纳粹时期自给自足的封闭的经济体系,使德国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与前者相比,这显然是较为积极的建设性的手段;废除卡特尔、辛迪加、康采恩和托拉斯等垄断组织,在这一方面,西方盟国甚至在重工业领域还进行了社会化和职工参与共决的有益尝试;鼓励和帮助西占区建立独主工会,希望工会成为一支促进经济民主和社会稳定的独立力量,抑制权势集团.

——摘编自张沛《凤凰涅架——德国西占区民主化改造研究》

(1)根据材料,指出西方盟国改革德国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经济改革的积极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