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宁波天一阁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1984年,离乡多年的世界船王包玉刚回到宁波访问,在天一阁看到了馆藏的《包氏家谱》,意外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29代嫡孙。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②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④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巩固秦朝统治的是(     

先后统一六国     确立三公九卿制度     始建郡、县地方行政体制     在岭南置郡

A.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华民族起初不过山东、河南等处的小小几个部落,几千年间不断成长,最后长成泱泱雄风的大国。以下地区属于自秦朝就开始归入中央版图的是

云贵地区西藏地区岭南地区东北地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汉书》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 参知政事    B. 御史大夫    C. 十三部刺史    D. 三司使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应该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下摘自钱穆对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的评价,该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刺史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 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 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 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学者评价在某一制度时说:“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度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制度

D. 宗法制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从“周制微弱”到天下“统于秦”,反映出

A.皇帝制的建立 B.分封制的衰落

C.郡县制的推行 D.宗法制的瓦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5年黄海“丹东一号”沉船经过进一步水下考古调查与研究,在一个圆形瓷盘的正中间发现繁体的“致远”字样。据此判断该舰舰长应该是爱国将领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刘步蟾    D. 刘永福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与角逐。”关于这次“海军的出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B. 战前李鸿章提出避战保船

C. 丁汝昌率致远舰壮烈殉国    D. 中国舰队率先逃离战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以下是某晚清人物的传记目录(部分):三、黑旗壮大……七、参加中法战争……九、领导台湾保卫战。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邓世昌           B.刘永福

C.徐骧              D.李鸿章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②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详细信息
18. 难度:压轴

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

A. 可以弱化国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    B. 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

C. 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    D. 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是

A. 国民革命军    B. 八路军    C. 中国工农红军    D. 新四军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3512月,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提出了“党的新策略”即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篇文章发表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 中央红军已抵达陕北    B.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C. 日本发动“华北事变”    D.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中,朗诵者朗读了20世纪30年代四川地方政府的一份公告——《请识字的同胞念给不识字的同胞听》,它号召民众参军报国,共赴国难。这份公告应发布于

A. 南昌起义时    B. 九一八事变前    C. 秋收起义中    D. 七七事变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民族危机面前,中国军民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其中,李宗仁率部奋战,以损失1.95万人的代价,消灭日军一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这次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枣宜会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老战士赵林青在回忆某场战役时这样写道:“八路传胜,交通破堑,铁路全僵。看千马奔腾,万军争秀;英雄济济,阵势堂堂。我部名师,攻占据点,鬼子哀鸣自退防。反扫荡,敌缩居龟壳,倭寇丧亡。”这场战役应该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平型关战役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三年内入会且身份可考者379人,其中国内和留学国外的学生354人,官吏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员、医生8人,资本家、商人6人,贫农1人。上述成员身份构成可看出

A. 同盟会的主张得到比较广泛的认同    B.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C. 西方政党政治的观念已经深人人心    D. 广大知识分子是辛亥革命的主力军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列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中华民国成立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清帝退位  ④湖北军政府成立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①④③②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这一“里程碑”在政治方面体现为

A.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B.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威势从此不再

C. 此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D. 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 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B. 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 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

D. 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

 

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其中1921-1935年应该是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某校高一学生在学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后整理以下一张表格,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近代漫画评论家黄茅曾说热情的青年漫画家投身到革命军的队伍随军由粤出发直入湘鄂诸省参加实际的战斗生活直接发挥绘画配合作战的效能。他们印刷大量印刷品和画报《国耻画报》《反帝画报》等都是当时的产物。材料中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

A.1919年

B.1927年

C.1931年

D.1938年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1934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中央革命根据地位于下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下图是摄于山海关的一张历史图片图中的东北解放军主力即将参加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甚或数件中国现代史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词所反映的重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④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②④③①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愚意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笔者鄙见认为此一转型至少亦非二百年以上难见肤功也。换言之,我民族于近代中国所受之苦难,至少需至下一世纪之中期,方可略见松动。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1)材料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四千年社会两大转型”中,其中“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视域中地理名词“江南”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吝啬。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但英人及各国均不得借有此条,任意妄有请求,以昭信守。

——《虎门条约》第8条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强通过《虎门条约》第8条攫取的特权,并结合所学简析与该条约直接相关的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2)材料二反映了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指挥的一场进军江南的战役,请指出这场战役的名称和直接结果。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性质变迁的角度,概括地理名词“江南”所见证的历史。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强调:“2014不是1917,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来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来做榜样。我希望日本的领导人能够懂的这些基本的道理,能够尊重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            

——摘自凤凰资讯

材料二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27日电

(1)材料一提到的“1894年”中日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2)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在中国犯下了哪些违背“人类良知和国际公理的底线”的滔天罪行(请写出三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在二战胜利结束后的今天,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