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天津市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 端午

B. 清明

C. 七夕

D. 元宵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段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

A. 同姓亲族

B. 异姓功臣

C. 殷商降族

D. 先代贵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分封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关于嬴政规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 表明嬴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 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 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 有利于秦朝的强大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B. 有利于国家统一

C. 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D. 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汉武帝为解决地方封国问题,实行的措施是

A. 削夺王国的封地

B. 颁行“推恩令”

C. 平定七国之乱

D. 实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王沔(音mia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最应该是

A. 汉朝人

B. 唐朝人

C. 宋朝人

D. 清朝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 中书省

B. 西藏行省

C. 宣慰司

D. 宣政院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下列历代政治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宋太祖派文官到各地任长官

④明太祖废丞相权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下列描述与“九品中正制”相关的是

A.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C. 龙生龙,凤生凤

D.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东方朔等有才学的入通过下面推荐得以到大皇帝身边得到重用。这种选官制度是(    )

A.世袭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

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 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 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 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

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

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

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世卿世禄制

③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均没有独立性

④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吏均由皇帝任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列言论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 “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并出于朝廷,州郡无复有辟蜀之事”

B. “我朝罢相……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C.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

D.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而非王臣也。”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  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发生洪灾,阁臣根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隋、明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下列古代机构或职官,对相权起到牵制作用的有

①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②设立三司使

③元朝设立中书

④明太祖时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宋代以前宰相“事无不统”,宋朝统治者设枢密院分掌军权,又设三司分掌财政,号为“计省”,将相权一分为三。此外还设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等官职。由此可见,宋代政治制度建设的突出特点是

A.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B. 重视培养后备力量

C. 重视分权和制约

D. 借鉴欧洲启蒙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最能反映出(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

B. 相权由削弱走向取消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减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古代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B. 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 宋朝时设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行政权

D. 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进行了探究,并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下列拟定的论文标题中,出现错误的是

A. 《趣谈周公与宗法制》

B. 《简评秦朝御史大夫的监察职能》

C. 《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 《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2013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 御史大夫

B. 通判

C. 太尉

D. 监御史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以文采著称于世,后被举荐为政府官员。这一选官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王沈缺乏治理才能

B. 九品中正制有弊端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度只看出身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 打击贵族

B. 注重门第

C. 官位世袭

D. 层层推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 宗法制的终结

B. 察举制的完善

C. 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 科举制的推行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机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按西周宗法制规定,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 颁布秦律,严刑酷法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 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 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 皇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他指的制度是

A.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 唐代三省制度

C. 明代的内阁制度

D. 清代的军机处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压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评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檐曝杂记》

(4)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地方管理体制的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诸侯的主要对象及其特点。

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2)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教授的观点?写出秦朝、元朝“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举措

(3)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材料三罗马帝国统治集团注意调整被征服地区居民和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把公民权逐渐授予各行省的居民,准许一切自由民都享有罗马市民的法律地位,以扩大帝国的社会基础,缓和社会各种矛盾。

(4)据材料二分析古罗马帝国是如何加强地方管理的?

(5)回忆教材,简述罗马法的地位及对世界的深远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