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钦州市2017年秋季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918年底到1919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 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 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雾霾”,雾和霾的组合词,常见于城市。在中国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

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传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与这则新闻报道有关的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博客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了下列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发展和中共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韩非子·有度》记载: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律维护社会自由平等

B. 君主行为应受法律制约

C. 法律可以规范社会秩序

D. 法律实施可以杜绝乱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C. 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 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5号”“神舟6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 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普罗泰格拉出生于公元前480年前后,他曾与雅典民主派政治家伯利克里结为至友,一生旅居各地,收徒传授修辞和论辩知识。晚年因“不敬神灵”被控,著作《论神》被焚,本人被逐出雅典,在渡海去西西里的途中沉船失事。结合材料,关于普罗泰格拉的表述,下列正确的是

A生活于雅典民主制的奠基时期

B.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

C.否定了神的权威,受到神的报复

D.他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圣旨诏书的开头语,常多奉天承运,梁山好汉也不得不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来做打家劫舍的事业。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B. 君权至高无上,可以无限扩张

C. 君权神授理论已提出并得到社会认同

D. 此种提法来源于道家的学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土地革命

C. 创建革命根据地

D. 开展游击战争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子女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②④①③

B. ②③④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2007年祭孔大典推荐的五句奥运会迎宾语,这五句迎宾语体现的人文奥运理念包括

平等团结友好相处以礼治国和平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76~1980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额达33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4.5倍以上;进口额约为659亿卢布,比1961~1965年增长约5倍。1981年,机器及设备的出口占苏联整个出口的13.7%,进口占苏联整个进口的大约30%。这反映出

A. 苏联体制改革效果较为明显

B. 苏联对外贸易长期存在逆差

C. 苏联机器及设备的生产依赖西方

D. 当时苏联政府重视发展重工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胡锦涛曾高度赞扬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这是因为它

A.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 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正式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英美法德四国在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性,该相似性是指

A. 强调法制化

B. 突出渐进性

C. 体现彻底性

D. 推行混合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

A.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 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 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 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C. 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代议制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

B.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2名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破坏传统文化

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从1763-1871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 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 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A.

B.

C.

D.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早期儒学思想家的主张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施仁政以民,省刑罚,薄税敛”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材料二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

【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

(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五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共同思想是什么?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相关主张。

(3)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儒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观念的原因(5)材料五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9月14日,清政府颁布“兴学诏书”,鼓励各地兴办学堂。1902年5月,管学大臣张百熙仿照日本学制拟就《壬寅学制》。1902年底,张之洞与湖北巡抚端方制定了湖北学制体系。1903年,张之洞会同张百熙、荣庆,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上,又加上制订湖北学制的经验,修成《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1904年1月13日,光绪皇帝批准推行。

《癸卯学制》纵向主要分作三段六级,各级学堂的宗旨如下:

初等小学堂:以启其人生应有之知识,立其明伦理、爱国家之根基,并强调爱护儿童身体,令其发育为宗旨。高等小学堂:以培养国民之善性,扩充国民之知识,强壮国民之躯体为宗旨。普通中学堂:以施较深之普通教育,稗毕业后不仕者从事于各项实业,进取者升入各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袛为宗旨。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科为宗旨。大学堂、通儒院:以谨遵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实业学堂:以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为富国裕民之本计。初级师范学堂:以习普通学外,并讲明教授管理之法为宗旨。优级师范学堂:以造就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之教员、管理员为宗旨。

1905年成立学部;同年,张之洞与袁世凯等联名奏请立停科举,获准。1907—1908年,全国学堂由37888所增至47895所,学生人数大幅增加。1905年以来,一大批新式学堂先后创建,如:复旦大学、保定陆军行营军官学堂、保定军官学堂、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清华学校等

——整理自刘虹:《<癸卯学制>百年简论》

(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癸卯学制》制定的背景和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