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地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作为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 A. 克己复礼 B. 以法治国 C. 兼爱非攻 D. 无为而治
|
2. 难度:简单 | |
日本学者冈田武彦将中国古代的人生哲学分为三系:现实主义,主张以“力”和“术”为手段去绝对地支配和控制对立的另一方;理想主义,以人本来具有道义性这一道德人生观为基础;超越主义,强调人是相对的存在,只有通过顺从那超越于人的东西,才能摆脱这一命运的束缚。材料中的“三系”分别是 A. 法家、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道家 C. 法家、墨家、儒家 D. 道家、儒家、墨家
|
3. 难度:简单 | |
唐宣宗时,韦宙出任永州刺史,见当地俚民之俗: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娶),至私奔者。韦宙出示约束,使略如(汉)礼,俗遂改。可见,韦宙 A.反对俚民举办婚宴 B.反对婚礼大肆操办 C.认可俚民不迎私奔 D.提倡婚俗完全汉化
|
4. 难度:中等 | |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
5. 难度:中等 | |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6. 难度:简单 | |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
7. 难度:中等 | |
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 克己复礼 B. 礼法兼用 C. 民贵君轻 D. 选贤举能
|
8. 难度:简单 | |
佛教传人中国后,佛经译文屡遭改动,例如,“丈夫供养妻子”改成了“丈夫支配妻子”,“妻子体贴丈夫”改成了“妻子敬其丈夫”。这种现象反映了 A.佛教思想遭到了士人抵制 B.理学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 C.儒学吸收了佛教基本教义 D.佛教借助儒学实现中国化
|
9. 难度:压轴 |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明朝统治者曾一度以‘心学’为‘诋毁先儒’、‘传习邪说’的‘向导’,而士子们则从王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思想启蒙。”其主要原因是王阳明( ) A. 否定孔孟权威 B. 否定“明天理,去人欲” C. 高扬人的主体地位 D. 强调发明本心
|
10. 难度:简单 | |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11. 难度:简单 | |
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A. 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 考据训诂,追求本真 C. 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 精神修养,理想人格
|
12. 难度:中等 |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杜牧 B. 孟浩然 C. 杜甫 D. 白居易
|
1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局部,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汉代的字体②汉代的书写材料③汉代的书法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
1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科学的进步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就是“闲暇”,不为生活而奔彼。而中国古代生活上有保障的富人不屑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真正从事这一工作的人是工匠、失意的文人。按该学者的理解,古代科技存在的不足是( ) A. 社会环境相对紧张 B. 知识阶层的贫困化 C. 主流意识认识不足 D. 生产力发层较落后
|
15. 难度:困难 | |
文艺创作有两个异常鲜明的走向,一是对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开拓;一是对以知识阶层为中心的“性情”世界的抒发有所强化,后者主要源自文人自身的精神诉求。这些文艺创作的新走向应该同时出现于( ) A. 先秦 B. 秦汉 C. 隋唐 D. 明清
|
1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是( ) A. 印刷术的改进便利了书籍普及 B. 词成为当时文学领域的主流形式 C. 京剧成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D. 《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的出现
|
17. 难度:压轴 | |
中国山水画往往通过对自然界的赞美来表现出人的理想心态及人格。许多画家在创作中刻意表现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并对人类心意与自然物性的对应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画家们在作画时力求简单、随意,把画作为纯粹的内心直觉体验。这表明中国山水画 A. 注重营造温馨的气氛 B. 体现出儒道思想的影响 C. 都用于表达政治观念 D. 力求再现客观真实世界
|
18. 难度:中等 | |
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 A. 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 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 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 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
19. 难度:中等 |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 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 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 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20. 难度:中等 | |
康有为在《与朱一新论学书》(即答复当时讲学广雅书院的独尊宋学的朱一新诘难他新学的陈述)中说:“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以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康有为作此论断的主要意图是 A. 阐明中西伦理的共通性 B. 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C. 强调儒家道德的重要性 D. 说明启蒙思想的普世性
|
21. 难度:中等 | |
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中体西用” B. “君主立宪”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
22. 难度:困难 | |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外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上述言论( ) A. 说明中体和西用的一致性 B.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C.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D.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
23.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C. 《民报》 D. 《申报》
|
24.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 ) 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 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 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
|
25. 难度:中等 | |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这说明当时 A. 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B. 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D. 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
2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民主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该思潮 A. 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B. 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D. 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耍
|
27. 难度:中等 |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说,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1940年提出的,国民党始终称“联共”为“容共”,即容纳共产党之意。下列对“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与国民革命没有关系 B. 是抗日战争的产物 C. 政治立场影响历史理解 D. 历史解释毫无客观性
|
28. 难度:困难 | |
“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 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
29.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据此判断新三民主义的“新”内涵不包括 A. 明确提出驱除鞑虏 B. 明确反帝斗争要求 C. 强调民权的平等性 D. 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
30. 难度:中等 | |
有著名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之“新”,不在“民主”与“科学”,而在个人主义。对此正确的理解应是新文化运动 A.促进了思想与个人的解放 B.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已缺乏新意 C.对广大民众的影响较小 D.阵营内部存在分歧
|
31. 难度:中等 | |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
32. 难度:简单 | |
辛亥革命后,有些进步知识分子深感“以往努力的方向,过于偏重西方形式的模仿,未曾触及西方立国的根本精神。变革政治,首须变革社会,变革社会,首须变革人心”。此种反思 A.是近代中国建设民主政治的努力失败的产物 B.切中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问题 C.反映了近代知识分子对中国国情的全面认识 D.对此后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正确方向
|
33. 难度:中等 | |
“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
34. 难度:困难 | |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了,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 发展外向型经济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35. 难度:困难 | |
《中共党史的“黄金时代”: 延安13年改革开放30年》一文指出:延安13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黄金时代”提出了(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新民主主义理论 C.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D.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36. 难度:中等 | |
黄宗羲继承了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意为“众多”)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代访录•原君》 材料三 (黄宗羲的)理念,比孟子之说更代表一种合乎民主的思考,近代民主政治所努力的,就是要把这个理念变成事实,使人民成为国家的真正主人。……梨洲的民本思想,已为中国走向民主的历史,创造了新的条件,只是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孟子、黄宗羲的基本主张,并指出二者相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评价古今君主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十七世纪还不能开花结果”的原因。
|
37.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教,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根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的态度各是怎样的? (3)根据材料一、二三,找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缺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