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红河州2017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

C.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 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从九卿到六部的变化表明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进

B.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C. 国家政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

D. 世卿世禄向科举取仕的转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在宋代,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情志,而是去表现其精神产品的消费者的愿望和情绪;市民们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百戏和娱乐,但这种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这些现象说明了宋代

A享乐主义观念成为潮流

B.文艺的商品化、大众化趋势

C.士人阶层审美情趣提高

D.人文主义精神开始兴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的近现代中国思路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路历程

A. 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B. 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C. 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D. 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面对近代企业的举步维艰,郑观应指出:“既无商律,又无宪法,专制之下,而股东辈亦无可如何。”据材料,郑观应认为影响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封建主义的制约

B.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 官僚主义的压迫

D. 民族资产阶级不作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蒋介石日记的摘录:1938年3月24日:“此时将到可和可战时期,不难转入主动地位。戒之慎之,勿失战机。”3月28日:“视察沿路人民生活与行动之幼稚及军人精神与行动之散漫,时起不能久战之意。”4月9日:“此时可战可和,应注重和局与准备”。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国民政府准备向日本妥协投降

B. 国民党认为中方已取得绝对优势

C. 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准备

D. 反映了中日双方力量的复杂较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路遥《平凡的世界》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

A.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创建

C.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D. 面对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困惑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法国学者费奈隆在评价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雅典全体民众对国家大事享有决策权

B. 演说辩论是雅典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C. 缺乏法制规范的民主容易被误导煽动

D. 智者学派引导雅典城邦民主繁荣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C.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D.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63年,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开始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主要唱出了当时

A. 西方青年对人生迷茫与思考

B. 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

C. 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批判

D. 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3年1月,英国成为欧共体第七个成员国。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后一改早前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的态度,在后来欧共体都柏林峰会上豪言:“把我的钱还给我!”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上述现象反映了

A.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欧洲一体化损害了英国的国家利益

C. 英国希望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一体化的深化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铜钱外流的现象格外严重,经营海外贸易的商人“以高大深广之船,一船可载数万贯文而去。”当时,日本、朝鲜、交趾等国商品经济发展,但本国货币铸造粗劣,数量不足。而宋朝的铜钱合金成分较为稳定,具有强度大、耐磨性等优点,国家对铜钱的铸造、流通过程的管理与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铜钱的质量和信誉,因此各国都输入和使用宋朝的铜钱。南宋时,在南宋境内一缗钱到了金朝就可抵数贯来用,铜钱在海外诸国的购买力更甚,海外诸国的物品,“凡值一百贯文者,止可十贯文得之;凡值千贯文者,止可百贯文得之。”铜钱外流使得中国境内的铜钱迅速减少,甚至加剧了宋朝的钱荒现象,从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宋朝历代皇帝经常下达铜钱出口的禁令。为了弥补铜钱铸造原料的不足,宋政府实行严格的铜禁,内容包括有铜矿采炼所得原铜一律由国家统一收购,禁止私自制造铜器,禁止携带出境。

材料二17世纪中后期,英国经历了“金融革命”,信贷工具、国债制度、银行网络相继产生,英国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18世纪后半期,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国内产品供过于求,英国政府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逐渐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品输出国。与此同时,英镑随着海外贸易、对外投资和殖民活动源源不断地输出,在国际化道路上飞速前进。1816年,英国议会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推行金本位制,规定1英镑含金量为7.32238克,通过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主导了世界金触体系。19世纪后半期,英镑成为当时世界极重要的国际货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宋朝铜钱和英国英镑大量输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和英国政府面对货币外流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时间

历史资料

明万历年间

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清初

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

康熙六年(1667)

苏州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中世纪晚期

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16世纪初

英国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佣了1140名工人,其中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

1700年

英国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选取相关资料,围绕“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说明:可进行必要的补充,再加以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据充分、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政治势力登上历史舞台。1912年将清朝学部更名为教育部,统管全国的教育工作,蔡元培为第一任教育总长。2月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发展之意见》,意见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教自由相悖”,应该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作为新的教育宗旨。在我国率先提出德智体美四育思想,这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1912年9月,北京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史称“壬子学制”),在新学制下,分为三段四级。即初等教育(2级)、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中又包括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和师范教育三种不同系统。壬子学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选自《民国初期的教育》(有删改)

(1)依据材料,概括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和平主义思潮在日本社会文化中占主流地位,《每日新闻》在1946年的民意调查显示。认为“放弃战争条款是必要的”的人高达70%。1949年4月,以民主同盟、全日本行业工会议会等社会团体为中心,发起有组织的“拥护和平大会”。1951年7月,全国性政治团体“日本推进和平国民会议”,提出保卫和平宪法、反对美国军事基地、反对缔结军事协定等和平主张。50年代出现了反对美军基地的斗争,高潮是1960年反对“新日美安保条约”的国民运动。1955年8月,广岛召开第一届“禁止原子弹氢弹世界大会”。9月,日本成立全民性的反对核武器团体“禁止原子弹氢弹协议会”。受其压力,1956年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要求禁止核试验决议案”。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出现了不少反思战争、追求和平的作品。例如描述原子弹轰炸灾难的小说《长崎的钟》、《横尸遍野的城市》、《夏之花》等。但另一方面,文部省修订中小学《学习指导要纲》,指导将战前日本的对外“侵略”全部改写为“进入”,此外,有关“731部队”、随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等战争罪行也逐渐在教科书中消失。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战后“和平主义思潮”的得失》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后日本和平主义运动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和平主义思潮的认识。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藉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募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漾、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台防益因”。

——摘编自王树拐《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