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

B. 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

D. 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咖啡原产非洲,17世纪以后成为风靡欧美等地的第一饮品。这一现象最主要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

A. “地理大发现”    B. “商业革命”

C. “价格革命”    D. 欧美人生活习惯的逐渐改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工业”“工厂”“中产阶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词汇,其产生的时期最可能是

A. 1500~1640    B. 1640~1760    C. 1760~1848    D. 1870~1945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的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向西方学习”的艰难探索。中国近代工业的实践探索始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民族工业创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内江外流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无事可以运官粮客货,有事可以载援兵军火,解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以上言论应出自

A. 洋务派    B.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民族资本家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A. 自然经济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作用

B. 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这些地方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

C. 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

D. 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 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    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John在中国开了第一家西餐馆,它最可能首先出现在

A. 上海    B. 重庆    C. 北京    D. 杭州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10年上海环球社出版的《图画日报·上海社会之现象》绘有“文明结婚之简便”一画:“自欧化东渐,一般新学界人,每崇尚自由婚姻,屏除中国旧时婚礼之繁。沪上素号开通,凡所谓文明结婚者,又数见不鲜。”这实际上反映了

A. 近代中国妇女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B. 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C. 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念已完全改变    D. 上海社会风气已经彻底西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相馆。”这实质上反映了

A. 剪辫易服难以推广    B. 变革心态新旧杂陈

C. 传统精华悉心保留    D.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观察右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 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59年10月1日,参加国庆10周年游行的群众抬着各种炼钢高炉模型,手捧公共食堂做的食品,高呼“为用十年左右时间主要工业产品赶上英国而奋斗”“人民公社万岁”等口号。产生这种“狂热”的主要原因是

A.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左”倾错误的影响    D. 三大改造的完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

A. 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 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78年和200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类型济工业

1978

77.6

22.4

2009

34.3

8.3

29.6

27.8

 

 

A. 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

C. 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面柱状图,指出该地区外贸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

B. 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C.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浦东进一步开发开放的推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罗斯福赢得了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和黑人等选民的广泛支持。罗斯福执政后,哪些政策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的利益

①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②调整农业

③复兴工业

④“以工代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说:“国家的活动有赖于煤炭、电力、煤气、石油,而且有一天要取决于原子核分裂……这就需要只有国家才能胜任的巨额费用和巨大工程,以及实行国有化。”这表明戴高乐主张

A. 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 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C. 废除私有制,实现国有化    D.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 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 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921年的五一劳动节,正巧与基督教复活节同日。正在苏俄考察的瞿秋白,当晚写道:“今天在我们这里吃过节饭……肉是市场上买的,新鲜哟。”这反映了当时苏俄

A. 以粮食税取代了余粮收集制

B. 允许私人兴办中小企业,发展贸易

C. 实行了按劳动分配日用生活品

D. 废除了实物配给制,允许产品交换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于1935年对莫斯科进行了一个月的访问,他在《莫斯科日记》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下列属于日记中“目前这些政策”的是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交纳固定粮食税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 赫鲁晓夫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 赫鲁晓夫改革在经济建设上急功冒进

C. 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

D. 赫鲁晓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从2008年的中国汶川地震到2015年的尼泊尔地震,某国际组织都及时伸出援手,提供资金援助和其他所需援助,包括地震损失评估、灾后重建等。该国际组织是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世界银行官方中文网站的LOGO。下列有关世界银行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依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的要求而成立

②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

③③它的使命是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它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下列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同学们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图片。从这些图片可以看出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两极格局的解体    B. 欧盟成立    C. 科技革命    D. 经济全球化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 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中国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请你为下面的漫画选择合适的标题

A. 迅速兴起的不结盟运动

B. 不断扩大中的欧洲联盟

C. 日益发展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D. 艰难前行的独立国家联合体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大西洋转到地中海沿岸。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我们可以通过《民报》了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维新思想。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三大改造中通过走合作化的道路完成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下列图示反映了英国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开放发展”的口号,这是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话语权的关键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年计划”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请指出“一五”计划的特点。

(2)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经济体制的改革。请指出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该格局的特点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历程中,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定?

(5)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调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许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实验。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指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方式和积极意义。

(3)材料三中“市场经济的新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简要概括其主要影响。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0到1940年,很多西方经济学家开始研究苏联……我相信思想界、学术界对于苏联模式的推崇可能是“主流”。波兰经济学家兰格甚至认为苏联的经济体制可能会取代市场而做得更好。

——《张军谈1929:危机经济学的诞生》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步平、荣维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苏联模式”的名称,并从该模式的弊端角度分析其没有成为“主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各国经济发展的模式,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