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江西南昌市等校高一上期末联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皇帝制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段材料的主要含义是(    )

A.明朝的内阁大臣就是宰相            B.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C.明朝宰相虽无相名却有相实          D.明朝的宰相称为“内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与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他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地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古代雅典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相关评述正确的是(     )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稳定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 律观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1660年迎回查理二世与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    )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C.恢复君主专制统治

D.向封建势力妥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0年5月11日布朗辞职,卡梅伦成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第12位首相。其实,英女王和卡梅伦同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William IV)父亲的嫡系后代。卡梅伦是威廉四世的第七代嫡孙。按辈分,英 女王是卡梅伦的姑奶奶。卡梅伦成为首相,是因为他(    )

①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父亲的嫡系后代

②与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有血缘关系

③赢得许多保守党政要的支持而当选为党魁

④所领导的政党成为议会中的多数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 方第一光荣之历史。”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   )

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的兴起    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中国城市近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南方交通发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下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为,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B.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C.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当时实力弱小,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新闻专题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说:“如果它(指中共)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很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得更好。”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1922年中共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的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与国民党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该材料最能说明(   )

A. 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 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在继续抗日

D.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抗战时期,八路军发动了一场重大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蒋介石专门发来贺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据此,你认为此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下列有关“这种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是其诞生的经济根源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其诞生的标志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巴黎公社如果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能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其失败是必然的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某次会议上,有代表提出俄国没有一个政党愿意夺取政权,列宁即席反驳道:“有的!任何一个政党都不会放弃这样做,我们的党也一样,它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这一会议的背景是(   )

A.罗曼诺夫王朝腐朽反动的统治 

B.四月提纲明确了继续革命的任务

C.七月事件促使斗争策略的改变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博客在总结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的文章中,涉及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

D.“斯大林模式”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毛泽东在致宋庆龄的亲笔信中写道:“重庆违教,忽近四年。……兹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 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据此推断毛泽东“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是要她(    )

A.参加七届二中全会      

B.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

C.参加中共八大会议     

D.参加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

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

D.使“—国两制”的方针正式形成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该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第26届联大                 D. 雅尔塔会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尼克松说:“我知道……使我们(中美)走到一起的原因,是我们都认识到世界的新形势,是我方认识到重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政策。”材料中“世界的新形势”指(  )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            欧洲联盟成立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满分5 manfen5.com ”表示对抗关系,阅读下图,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甲是中国、乙是英国、丙是法国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英国

C.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D.甲是法国、乙是日本、丙是美国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欧共体是西欧国家推行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它的形成被称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对其“涅槃”“重生”起了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

A.美国力促西欧联合           B.法德两国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C.苏联的威胁                 D.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世界当代史》中写道:“20世纪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核国家。从70年代起,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日本积极开展多边自主外交、联邦德国也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这充分表明(  )

A.  “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B. 美国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

C. 两极格局已经被打破                D. 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报告》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毛泽东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边漫画名为“北约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漫画中的山姆大叔口叼雪茄,一手掐住法国的脖子,另一手搭在联邦德国的肩上,身体呈一个大大的“T”字形。联邦德国在美国的“照顾”下,双腿交叉成“O”字形,而可怜的法国则吓得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双手支地,身体呈“N”字形。中间是被美国压在胳膊下的英国,一副不甘心的样子,身体如一个“A”字形。“NATO”恰好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英文缩写。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成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并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

-----《人民日报》1972年2月22日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会上的祝酒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与西欧的关系。美国为实现这一关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关系的形成结果如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70年代“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中国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为推动世界和平所采取的外交措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