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冕旒(miǎn liú)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相传为黄帝所作。《周礼·夏官·弁师》记载:“顶有延(前圆后方的木板),前有旒(珠串),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根据此记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上古时期皇权独尊的象征 B.上古社会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C.封建皇族的奢华身份的标志 D.象征帝王权力顶天立地
|
2. 难度:简单 | |
“大禹治水”是中国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传说,大致意思是禹因治水有功,舜将部落联盟首领的权位传给他,是禅让制的典范之作。很少有人谈到禹本来就属于皇族系统,是黄帝的后裔这一情况。由此说明: A.中国古代的权力没有世袭这种作法 B.禹的身份与他获得的成就毫无关系 C.禅让制是一种比世袭制更为先进的制度 D.故事向世人传达一种奋斗成功的理念
|
3. 难度:简单 | |
夏商时期的最高统治者为了把自己的统治神秘化,把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把占卜的内容都刻在兽骨上,形成了今天所谓的“甲骨文”。由此可以看出: A.王权完全按照神权来行事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 B.文明社会早期的文化是贵族的特权 C.甲骨文是商代特有的文化现象 D.解读甲骨文能完全了解商代下层人民的艰苦生活
|
4. 难度:简单 | |
秦朝建立后,进行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争论,即:王绾的封建论和李斯的郡县论。随着历史的发展,后人对这场争论也有不同的看法。以下论点与之相符的是: A.没有封国是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 B.实行郡县制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C.汉初的政治格局是对这次争论的一个折衷方案 D.实行郡县制是汉代大一统完成的根本原因
|
5. 难度:简单 | |
关履权著在《兩宋史論》中描述宋朝“状元登第,虽將兵数十万恢復幽薊,凯歌劳远,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由此可以推断: A.科举制在宋代地位至高无上 B.宋代的武将受到压抑 C.宋代文人没有民族的安危感 D.统治者不重视对祖宗的祭祀
|
6. 难度:简单 | |
18世纪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只有法律才能为犯罪规定刑罚,只有代表根据社会契约而联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的立法者才能拥有这一权威。任何司法官员都不能自命公正的对社会的另一成员科处刑罚。超越法律限度的刑罚就不再是一种正义的刑罚。”这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尊重“人民主权”可有效提升法律权威 C.社会契约论的提出丰富了天赋人权学说 D.实行罪刑法定原则的法治社会彰显正义
|
7. 难度:简单 | |
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自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郡县制的实施是诸侯势力膨胀的必然结果 B.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完全确立 C.战国的诸侯与周初的分封诸侯本质是一样的 D.封建国家的疆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
|
8. 难度:简单 | |
西汉初年,汉文帝问当时的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从这个故事说明: A.丞相主管审议决策之权 B.右丞相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C.丞相负责监察百官的履职 D.丞相的职能只是分管行政
|
9. 难度:中等 | |
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某一制度时,有学者认为:“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由此可知: A.说明八股取士有愚弄百姓的作用 B.说明古代郡县制地的残酷统治 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D.解释了科举制废除的根源
|
10. 难度:简单 | |
自魏以来,谱牒之学大盛。如唐初“太宗命诸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开元初,邵冲与薛南金复加刑窜,乃定。”这一历史现象说明 A.唐朝的统治中心开始下移 B.唐朝的人才选拔有了新的途径 C.唐朝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 D.唐朝时宗法制逐渐融入社会生活
|
11. 难度:简单 | |
《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这说明北宋 A.地方完全丧失了财政自主权 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 C.分散原相权加强了皇权 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12. 难度:简单 | |
“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弊端也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主观性太强,一切唯选拔者马首是瞻——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是评价哪种制度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
13. 难度:简单 | |
一般认为,英国在16、17世纪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其中的政治制度是指: A.斯图亚特王朝前期实行的政治制度 B.“光荣革命”前夕实行的政治制度 C.由《权利法案》所确立的政治制度 D.议会选举改革之后完善的政治制度
|
14. 难度:简单 | |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法国经历了君主立宪、共和国、帝国、波旁王朝复辟等政体,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近代法国政体多次变动所反映实质的问题是: A.工业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较量 B.天主教与新教的较量 C.立宪与共和的较量 D.历史与传统的较量
|
15. 难度:简单 | |
“(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美国经济的迅速腾飞 B.平息国内社会的各种矛盾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建立强大的专制主义中集权国家
|
16.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在《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里谈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引准确理【解析】 A.国家为每个人提供最好的参政机关 B.国家鼓励每个公民积极参政 C.所有雅典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 D.参与政治活是每个雅典人的应尽的义务
|
17. 难度:简单 | |
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可以看出古代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人行使权力的最高机关 B.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情感 C.雅典律师完全主导了法庭审判 D.审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
18. 难度:简单 | |
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中,收入分为五百麦斗、三百麦斗、二百麦斗、不及二百麦斗四个公民等级,这种按照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规定始自( ) A.梭伦改革 B.庇西特拉图时期 C. 克利斯提尼改革 D.伯利克里时期
|
19.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已经正式形成 B.议会完全没权力 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
20. 难度:简单 | |
美国每届总统当选后,都应当宣誓或誓愿:“我郑重宣誓我必忠诚地执行合众国总统的职务,并尽我最大的能力,维持、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这说明 A.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 B.美国总统对国会负责 C.美国总统敷衍演说的客套话 D.美国总统由人民直接选举产生
|
21. 难度:简单 | |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的德国: A.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 B.资产阶级没有任何民主权利 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统治者用铁血政策来维护国家统治
|
22. 难度:中等 | |
钱乘旦说:大革命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这说明作者 A.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D.反对大规模社会变革
|
23. 难度:中等 |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曾被戏谑为“一票共和”,时人预言它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这是因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着: A.新兴德国势力的威胁 B.复辟帝制势力的威胁 C.人民对于旧王朝的留恋 D.共和国声誉遭到破坏
|
24. 难度:中等 | |
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联邦法院才是制订法律的最高机构 B.联邦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 C.国会与最高法院之间存在权利制衡关系 D.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
25. 难度:简单 | |
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A.判处奥赫死刑 B.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C.对此不予受理 D.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 第一款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 第一款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二款 总统为合众国陆海军的总司令,并在各州民团奉召为合众国执行任务的担任统帅 。第三条 第一款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於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材料二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物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材料三 第八表 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材料四 第一条 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大多数票选出。 材料五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每则文献的出处(具体文件名称)。 (2)任选其中一个材料说明你判断其出处的主要依据,并简述该文献产生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三: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 ——马克壵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于自己呢?”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2)结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雅典民主制的看法。
|
28. 难度:简单 |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分析作者认为与之相比科举制有何进步之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