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省泰兴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下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朝鲜   

B.苏联   

C.印度   

D.日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这次会议应是         (    )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71年中国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史实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    )

①第三世界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③联合国不再是美国操纵的工具

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近几年来,中国在外交舞台上非常活跃。比如在朝鲜六方会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组织了“中非论坛”、在俄罗斯等国开展“中国年”活动。最近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澳大利亚并出席APEC会议、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已于10月初部署。以上事实不能反映                                                    (    )

A.新时期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B.新时期我国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C.新时期中国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D.我国外交僵局开始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的建交。这里“中美关系的改善”的含义是(    )

A.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C.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D.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友好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这一条约的签订意在       (    )

A.促成中日两国尽快建立外交关系  

B.缓和中日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C.结束两国敌对状态               

D.为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更加稳固的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02年2月7日,上海合作组织首脑会议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宪章》,重申“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这其中的“尊重多样文明”不包括                           (    )

A.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发展模式           B.尊重各成员国不同的文化传统

C.尊重各成员国选择的社会制度           D.肯定各成员国历史上的对华政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世博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完整展现事物发展的过程,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据此判断,1958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二战后第一个世博会的主题及用意应是                  (    )

A.“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揭示人类已经进入城市化时代

B.“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倡导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

C.“交通与通讯——人类的发展和未来”;提醒人类已经步人信息时代

D.“科学、文明和人性”;用科学进步促进人类的和谐共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②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③刺激了经互会的成立                    ④标志了“冷战”的正式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的影响是①两强相争避免了局部战争②两强相争使世界 不得安宁③两强不敢轻易动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军事集团

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

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个省,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一直处于联合国托管下。科索沃占人口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坚持要求独立,但塞尔维亚方面坚决反对。在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方代表组成的“三驾马车”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代表今年就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2007年12月8日说,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的主要障碍。这表明                (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国际社会已就民族自决原则达成共识

C.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不可调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    )

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B.谋求成为政治大国

C.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这说明了                                  (    )

A.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极大化是出发点

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

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何春超在《国际关系史》中指出“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B.日本与西欧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称霸

C.欧盟的成立导致了美国的衰落           D.西欧、日本在经济上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                 (    )

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           B.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

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       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

A.小农经济           B.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形式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该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②传统小农经济形成并开始成长 

③耕作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期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较低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民间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    )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丛生

D.民间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①珐琅彩     ②五彩瓷     ③青花瓷     ④白瓷      ⑤青瓷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行人。”材料中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有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新唐书·百官志》载:  “两京置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之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征三百而散。”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

①设置了专门的城市商业管理机构和官员②有了专门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③城市商业活动有较为严格的时间限制      ④都城长安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竞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比中国先进         B.明朝的国力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

C.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         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热衷海外殖民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    )

A.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是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1950年美国人的演说

材料二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度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1分)在当时中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来应对?(1分)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活动?(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美国对华政策有了什么变化?(1分)其原因主要是什么?(2分)同时期中国外交取得了什么成就?(3分)   

(3)请结合(1)(2)两问题,谈谈在当今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中我国该怎样做?(2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参阅下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马歇尔                     图二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  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今秋江泽民主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江泽民主席同叶利钦总统今年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3)20世纪70年代初期尼克松在任期间,美国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2分)

(4)根据材料四,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4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10分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    

                                                     ——人教社《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下面是一组西方画家描绘战后国际格局及其变化的漫画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资本主义格局示意图  图二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图三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会议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描绘了哪两个国际格局? (2分)

(3)依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图一向图二发展趋势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城市,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北宋都城的万千气象,从不同侧面折射了北宋繁荣的经济、灿烂的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   宋代的都市化也反映货币经济的发展。宋朝铸造的铜钱超出唐朝时的十倍以上,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宋真宗年间出现民间发行的“交子”,是世界最早的纸币,后来为政府接办。           

——孙隆基《鸟瞰中国千年史》

材料五  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五,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5分)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3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只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3分)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2分)

(3)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4分)

(4)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