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以及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份依次是

A. 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

B. 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 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

D. 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H2 能在Cl2中燃烧生成 HCl,HCl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2和Cl2 图为H2、Cl2和HCl 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 1 放热    B.过程 2 吸热       C.过程 3 放热     D.过程 4 放热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化学键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

①水分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成为冰      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只能形成离子键

③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④两个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⑤所有物质中一定含有化学键

A. ①②⑤    B. 都不正确    C.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共价键、离子键是构成物质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给出的物质中,只含有上述一种作用力的是(  )

A. NaOH    B. Na2O2    C. NH4Cl    D. MgCl2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3型共价化合物的是(  )

A. 1和6    B. 8和16    C. 11和16    D. 12和7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

A. NaCl、HCl、H2O、NaOH    B. Cl2、Na2S、HCl、SO2

C. HBr、CO2、H2O、CS2    D. O2、Cl2、O3、He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食盐(NaCl)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关于两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炒菜时放入食盐并不破坏NaCl中的化学键

B. 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与胃酸反应生成的AlCl3属于离子化合物

C. NaCl熔化时破坏共价键

D. 盐酸中的溶质HCl属于共价化合物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A. 只有(甲)    B. 只有(乙)    C. 只有(丙)    D. 除(乙)均可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铜片上有H2逸出    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H浓度降低    D. 负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片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已知工业合成氨的正反应方向放热,所以升温正反应速率降低,逆反应速率升高

B. 实验室用H2O2分解制备O2,加入MnO2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

C. 2SO2+O22SO3反应中,SO2的转化率不能达到100%

D. 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取CO2,用碳酸钙粉末比块状反应要快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下列化学平衡:C(s)+H2O(g) CO(g)+H2(g)。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可逆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B. v(CO)=v(H2O)

C. 生成n mol CO的同时生成n mol H2    D. 1 mol H—H键断裂的同时断裂2 mol H—O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

选项

a中的物质

b中的物质

c中收集的气体

d中的物质

A

浓氨水

CaO

NH3

H2O

B

浓硫酸

Na2SO3

SO2

NaOH溶液

C

稀盐酸

锌粒

H2

NaOH溶液

D

浓盐酸

MnO2

Cl2

NaOH溶液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6A2C

B. 反应进行到1 s时,vA)=vD

C. 反应进行到6 s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D.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反应速率相等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15年10月,浙江籍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根据物质的分类,青蒿素属于(  )

A. 有机物    B. 碱性氧化物    C. 含氧酸盐    D. 酸性氧化物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错误的是(  )

A. O2和O3互为同素异形体

B. 12C和14C互为同位素

C. CH3CH2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D. CH3COOCH3和HCOOCH2CH3为同一种物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苯分子中的化学键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B. 聚乙烯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 所有的糖类都能水解    D. 75%的酒精可以用于医疗杀菌消毒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机化合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关于常见的有机物的性质和应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 淀粉、油脂、蛋白质都能水解,但水解产物不同

C. 煤油可由石油分馏获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属钠

D.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纤维素属于糖类,有甜味并且可以给人体提供大量的能量

B. 甲烷、乙烯、苯都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而不是平面正方形结构,可以用CH2Cl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证明

D. 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煤干馏是物理变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 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 乙醇、乙酸和水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三者分子中决定化学性质的官能团相同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酸(C3H3N3O3)的结构式为,它属于共价化合物

B. 只含H、N、O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C. NaHCO3、CH3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D. 化合物MgO、H2O中化学键的类型相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学中非常普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5H12的有机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B. 分子式为C2H6O的有机物一定能与钠反应放出气体

C. 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有2种同分异构体,这2种同分异构体的一氯代物均有2种

D. 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虽然相同,但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钠反应,断裂键①

B. 在Cu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和O2反应,断裂键①和③

C. 在一定条件下和O2反应,可能断裂键④和⑤

D. 乙醇是电解质,在水中断裂键①电离出H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OH发生反应

B. 1 mol该有机物能与2 mol Na反应生成1 mol H2

C. 1 mol该有机物能与1 mol NaHCO3反应生成1 mol CO2

D. 1 mol该有机物最多能与4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为更好地体现结构决定性质的原理,请你对下面所熟悉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

①He    ②CO2    ③H2SO4     ④NaOH    ⑤CaCl2    ⑥NaHSO4

(1)这些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________;只含共价键的是________;只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NaOH溶于水,破坏了NaOH中的__________,(填“离子键”、“共价键”或“离子键和共价键”,下同),将NaHSO4溶于水,破坏了NaHSO4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某同学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以及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表所示(累计值):

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

50

120

232

290

310

 

(1)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是_______________min,该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速率最小的时间段(指0~1、1~2、2~3、3~4、4~5 min)是_____________min,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过于剧烈,为了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可以在盐酸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母)。

A.蒸馏水    B.NaCl溶液    C.NaNO3溶液   D.CuSO4溶液    E.Na2CO3溶液,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并进行氯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在E装置中收集到干燥纯净的氯气,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填写名称),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处盛有Na2S溶液,可用置换反应的原理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中加入的是淀粉碘化钾溶液,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H为尾气处理装置,写出该装置中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可能会引起倒吸。下列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作用的是_______(填序号字母)。

 

四、推断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已知A、B、F是家庭中常见的有机物,A可以用来除去暖瓶或水壶中的水垢;E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F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根据下面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⑥、操作⑦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3)B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对B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有毒   ②无色无味    ③密度比水小   ④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其褪色

⑤在海带提碘实验中作萃取剂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

⑥在热Cu丝作用下生成相对分子质量比它小2的有机物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写出不含18O的A与用18O标记的B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明条件和18O的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E和水反应生成B的方程式(注明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作为家庭中常见的物质,高分子化合物F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反应⑤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机物B遇到红热的铜丝在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