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火山喷发 C. 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D. 北方城市主要受到硫酸型酸雨的污染
|
|
| 2. 难度:中等 | |
|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mo1NH3与足量O2发生催化氧化,转移电子数为3NA B. 1molFe 溶于过量硝酸,转移电子数为3NA C. 标准状况下,0.5mo1SO3的体积为11.2L D. 2L 0.5mo1/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
|
| 3. 难度:简单 | |
|
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是 A. H2 B. NO C. HI D. SO2
|
|
| 4. 难度:中等 | |
|
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SO2通入Ca(C1O)2溶液中:SO2+H2O+Ca2++C1O-=CaSO3↓+2HC1O B. 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 C. 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Ba2++SO42-=BaSO4↓ D. 向稀硝酸中加入铜片:3Cu+8H++2NO3-=3Cu2++2NO↑+4H2O
|
|
| 5. 难度:中等 | |
|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 H2(HCl):通过水洗涤 B. NO(NH3):通过水洗涤 C. NO2(NO):通入过量氧气 D. NH4Cl溶液(I2):用CC14萃取并分液
|
|
| 6.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 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 浓硫酸易挥发,久置浓硫酸浓度会减小 D. 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钝化
|
|
| 7. 难度:中等 | |
|
下列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的是 A. NH4+、NO3-、Fe2+、H+ B. NO3-、Na+、Ba2+、Ag+ C. C1-、Cu2+、SO42-、NO3- D. SO42-、NO3-、K+、H+
|
|
| 8. 难度:简单 | |
|
下列关于NO的说法错误的是 A. NO是红棕色气体 B. 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C. NO 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D. NO能够与入体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中毒
|
|
| 9. 难度:中等 | |
|
有关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 1 B. 浓硫酸在反应中既体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酸性 C. 标准状况下,lmol 铜和2mol 浓硫酸充分反应可得22.4L 气体 D. 1mol 铜和足量浓硫酸反应,转移电子个数为2NA
|
|
| 10. 难度:中等 | |
|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烧瓶分别充满NH3和NO2气体,做喷泉实验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 1:0.45 B. 1:1 C. 1:3 D. 3: 1
|
|
| 11. 难度:中等 | ||||||||||||||||
|
如下图,利用培养皿探究氨气的性质。实验时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
| 12. 难度:中等 | |
|
木炭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在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
|
| 13. 难度:中等 | |
|
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B. 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C. 加入氯水后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变红色,一定有Fe2+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
|
| 14. 难度:困难 | |
|
在某100mL混合液中HNO3和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mol/L 和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单位是mol/L)是 A. 0.15 B. 0.225 C. 0.35 D. 0.45
|
|
| 15. 难度:中等 | |
|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水沿导管缓慢上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气球体积会发生变化 B.广口瓶中液体的pH减小 C.广口瓶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试管中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
|
| 16. 难度:中等 | |
|
已知化合物A与B、丙与丁的元素组成相同,且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元素。A与B在常温下均呈液态。D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且D 与甲的浓溶液在常温作用无明显现象,加热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相关转化部分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未标出)。
注: 转化关系中,②表示C 与丙反应生成丁。 (I)反应中MnO2的作用为_____ ,有1mol A 完全反应生成B、C转移____mol 电子; (II)若反应①除生成甲外,还生成丙,回答(1)、(2) 小题: (1)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写出过量D 与甲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III)若丙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回答(3)、(4) 小题: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②:__________________;③(甲足量):_________________。 (4)检验乙溶液中离子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
|
|
| 17. 难度:中等 | |
|
干燥的氨气在高温下能被氧化铜氧化,生成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完成上述反应可选用下列装置进行。
(1)当气体流向从左到石时,仪器连接的顺序是___________。 (2)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 (3)装置D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4)装置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 (5)若实验室要收集氨气,选择E装置时,棉花的作用为_________,选择F 装置时,氨气应从______口进。
(6)工业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
|
| 18. 难度:中等 | |
|
质量为16.6g 的铜、银合金,加入50mL 10mol/L 的浓硝酸充分反应后,金属完全溶解,放出气体NO2 (不考虑N2O4) 和NO 共4.48L (标准状况),且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