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物质有误的是 A.“红梅味精,领先(鲜)一步 ” ——蛋白质 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 C.“吃了钙中钙,腰不疼了,腿不痛了,腰杆也直了”——碳酸钙 D.“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丙三醇
|
2. 难度:简单 | |
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碘元素又称“海洋元素” B.镁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碘的过程都是物理变化 D.氯碱工业和纯碱工业的原料都有食盐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实验过程中曲线变化正确的是 A.①表示A. ①表示Na2CO3溶液中滴入稀盐酸 B.②表示溴水中滴入Na2SO3溶液 C.③表示AgNO3溶液中滴入氨水 D.④表示一定条件下2SO2+O2
|
4. 难度:中等 | |
查阅资料可知,苯可被臭氧氧化,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A.1 B.2 C.3 D.4
|
5. 难度:中等 |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H2O中氧原子的数目大于0.5 NA B.6.0 g醋酸晶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1 NA C.64gCu粉与足量硫粉加热完全反应生成Cu2S时失去的电子数为2NA D.1 mol Cl-含有的核外电子总数为8 NA
|
6. 难度:中等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5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加入烧碱,水的KW不变 B.NH4Cl和NH3·H2O混合液中,二者对对方的平衡都起了抑制作用 C.有两种弱酸HX和HY且酸性HX>HY,则体积和浓度相同的NaX和NaY溶液中有c(Y-)>c(X-)>c(OH-)>c(H+) D.常温下0.1 mol·L-1的HA溶液中
|
7. 难度:中等 | |
已知:2Fe + 3Br2 = 2FeBr3,Fe2+的还原性大于Br-。现有16.8 g铁和0.3 mol Br2反应后加入水得到澄清溶液后,通入a mol Cl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a = 0.1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 B.当a = 0.45时,发生的反应为2Fe2++4Br-+3Cl2=2Fe3++2Br2+6Cl- C.若溶液中Br-有一半被氧化时, c(Fe3+): c(Br-):c(Cl-) =1:1:3 D.当0<a<0.15时,溶液中始终满足2c(Fe2+)+3c(Fe3+)+c(H+)=c(Cl-)+c(Br-)+ c(OH-)
|
8. 难度:困难 | |
研究表明丰富的CO2完全可以作为新碳源,解决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碳源(石油和天然气)到本世纪中叶将枯竭的危机,同时又可缓解由CO2累积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实现CO2的良性循环。 (1)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和H2在230℃催化剂条件下转化生成甲醇蒸汽和水蒸气。下图表示恒压容器中0.5 mol CO2和1.5 mol H2转化率达80%时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②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H2的体积分数不变 c.c(H2)=3c(CH3OH) d.容器中密度不变 e.2个C=O断裂的同时有6个H-H断裂。 (2)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原理的示意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该过程是将 转化为 。(以上两空选填“电能”“太阳能”“化学能”) ②催化剂b表面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某国科研人员提出了使用氢气和汽油(汽油化学式用C8H18表示)混合燃料的方案,以解决汽车CO2的排放问题。该方案主要利用储氢材料CaH2产生H2和用汽油箱贮存汽油供发动机使用,储氢系统又捕集汽油燃烧产生的CO2,该系统反应如下图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①写出CaH2的电子式 。 ②反应1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③如该系统反应均进行完全,试写出该系统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9. 难度:困难 | |
某实验小组欲探究碳与浓硝酸反应的情况。甲同学设计了图1装置,认为若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就说明碳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1)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所以他认为应该检验 (填化学式)的产生来证明碳与浓硝酸反应。为此乙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得知“0℃时四氧化二氮为液体”,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2)为了减少干扰,对于A装置有下面4种操作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写数字序号) 。 ①将炭与浓硝酸一同放在装置中加热;②先加热浓硝酸,然后将炭投入其中; ③先加热炭,再加入冷浓硝酸; ④先加热炭,再将炭投入冷浓硝酸。 (3)请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装置的作用 。 (4)C装置中出现的现象是 ,经检测C的溶液中还含有少量氮元素,只以NO3-形式存在,写出生成该离子的化学方程式 。
|
10. 难度:压轴 | |||||
5种固体物质A、B、C、D、E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⑤将38.4 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 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A、C的化学式为:A ;C 。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现象是 ,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4)步骤⑤中若要将Cu片完全溶解,至少加入稀H2SO4的体积是 mL。 (5)现用500 mL 3 mol·L-1的E溶液充分吸收11.2 L CO2气体(标准状况 下),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6)若用惰性电极电解A和B的混合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请在坐标系中画出通电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V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不考虑气体溶于水)。
|
11. 难度:压轴 | |
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现代化工生产有三种工艺: 一、布兰制碱法。以食盐为原料制碱,该法分三步: ①用氯化钠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钠:2NaCl+H2SO4=Na2SO4+2HCl; ②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Na2SO4+4C=Na2S+4CO↑ ③用硫化钠与石灰石反应制碳酸钠:Na2S+CaCO3=Na2CO3+CaS 二、氨碱法即索尔维制碱法。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其反应也分三步进行: ①NH3+CO2+H2O=NH4HCO3 ②NH4HCO3+NaCl=NaHCO3+NH4Cl ③2NaHCO3=Na2CO3+CO2↑+H2O 三、候氏制碱法。低温下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再加入细盐末,因同离子效应,低温氯化铵溶解度突然降低,而食盐的溶解度变化不大,所以氯化铵析出而食盐不析出;再用氨饱和后通二氧化碳,结果往返析出NaHCO3和NH4Cl。该法生产的纯碱质量优良,纯白如雪。 (1)通过三种方法的比较,布兰制碱法工艺的缺点有 (写两点)。 (2)氨碱法工艺的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产品的副产物NH4Cl既可以做氮肥又可以重新生成氨气。写出NH4Cl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候氏制碱法反应的方程式为 。 (4)为什么候氏制碱法工艺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理由是 (写两点)。 (5)候氏制碱法产品纯碱中含有碳酸氢钠。如果用加热分解的方法测定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用m1表示加热前纯碱样品的质量,m2表示加热后固体的质量。则纯碱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可表示为: 。
|
12. 难度:困难 | |
W、M、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M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X的某一种单质是大气污染物监测物之一;Y的基态原子核外有6个原子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Z能形成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Y3+基态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 。 (2)MX3-的空间构型 (用文字描述)。 (3)M可形成多种氢化物,其中MH3的碱性强于M2H4的原因是 。 (4)根据等电子原理,WX分子的结构式为 。 (5)1 mol WX2中含有的σ键数目为 。 (6)H2X分子中X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 (7)向Z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可生成Z的配位数为4的配位离子,写出该配位离子的结构式 。
|
13. 难度:压轴 | |
课题组以甲苯为主要原料,采用以下路线合成化妆品防霉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请回答: (1)有机物C7H7Br的名称为 。 (2)产品的摩尔质量为 。 (3)在①~⑥的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 。 (4) (5) ①遇到FeCl3溶液出现显色现象;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能发生银境反应;④无-CH3结构。上述同分异构体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5种峰的结构简式为 。 (6)高分子化合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