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化学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届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

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

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做发动机燃料

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①天然气  ②煤  ③石油  ④太阳能  ⑤生物质能  ⑥风能  ⑦氢能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⑦          C.④⑤⑥⑦         D.③④⑤⑥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物质敞口放置或暴露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是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硝酸           D.硅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三种新核素,其中一种新核素的名称是铪-185,符号185Hf,

下列关于铪-18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新的原子                      B.它是一种新的元素

C.它的质量数为185                      D.它是铪-180的一种新的同位素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不能鉴别乙酸溶液、乙醇溶液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铜悬浊液    C.石蕊试液          D.碳酸钠溶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检验SO2气体中是否含有CO2气体应用的方法是  

A.通过石灰水                           B.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C.通过品红溶液                          D.先通过小苏打溶液再通过石灰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丁达尔现象可用于区别FeCl3饱和溶液和Fe(OH)3胶体

B.过滤和蒸发操作中均用到玻璃棒,但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

C.常温下,可以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和浓硝酸

D.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向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入稀HNO3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0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B.1.00mol NaCl中,所有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8×6.02×1023

C.欲配制1.00L ,1.00mol.L-1的NaCl溶液,可将58.5g NaCl溶于1.00L水中

D.电解58.5g熔融的NaCl,能产生22.4L氯气(标准状况)、23.0g金属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乙酸的分子式:C2H4O2                  B.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F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D.四氯化碳的电子式: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绿色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使原子充分利用,

不产生污染物。若以铜为原料制取硫酸铜或硝酸铜,下列设计你认为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的反应路线(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

A.制CuSO4:Cu + 2H2SO4(浓) = CuSO4 + SO2↑+ 2H2O

B.制CuSO4:2Cu + O2= 2CuO; CuO + H2SO4(稀) = CuSO4 + H2O

C.制Cu(NO3)2:Cu + 4HNO3(浓) = Cu(NO3)2 +2NO2↑+ 2H2O

D.制Cu(NO3)2:3Cu + 8HNO3(稀) = 3Cu(NO3)2 +2NO↑+ 4H2O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C12使鲜艳的红色花瓣褪色           Cl2具有强还原性

B      NH3与HCl气体接触时有白烟产生     NH3与HCl反应生成固体小颗粒

C      新切开的Na表面在空气中很快变暗    Na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反应

D      氯化铝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白色沉淀溶解 氢氧化铝具有两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可逆反应:2NO2(g)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NO(g)+ 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A2+3B2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2AB3的反应,以下反应速率的表示中,速率最快的是

A.v(AB3)=0.5mol/(L·min)                  B.v(B2)=0.6mol/(L·min)

C.v(A2)=0.4mol/(L·min)                   D.v(A2)="0.3mol/(L·min)"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室温时,下列混合溶液的PH一定小于7的是

A.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B.PH=3的盐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C.PH=3的醋酸和PH=11的氢氧化钡等体积混合

D.PH=3的硫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 NO2气体,建立如下平衡:2NO2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N2O4,测得NO2转化率为a%,在温度、体积不变时,再通入1mol NO2,待重新建立平衡时,测得NO2转化率为b%,a与b比较(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中,正确的是

A.将氨水逐滴滴加到AlCl3溶液中:Al3++3OHAl(OH)3

B.铜与稀硝酸反应:Cu+4H+ +NO3Cu2++NO↑+2H2O

C.硫酸与氢氧化钡在溶液中反应: Ba2++OH+H++SO42BaSO4↓+H2O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箔制造的印刷电路板: 2Fe3++Cu=2Fe2++Cu2+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可逆反应a A(s)+b B(g)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c C(g)+d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C.化学方程式中b >c +d

D.达平衡后,增加A的量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

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

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

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序数:Z>Y>X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

A.35.5∶108        B.16∶207          C.8∶1             D.108∶35.5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s) + O2(g) = CO2(g)                       △H1=–393.5 kJ/mol

(2)H2(g) + 1/2O2(g) =H2O(l)                    △H2=–285.8 kJ/mol

(3)CH3COOH(l) +2O2(g)=2CO2 (g) + 2H2O(l)      △H3=–870.3kJ/mol

可以计算出2C(s) + 2H2(g)+ 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H = 244.1kJ/mol                     B.△H =-488.3kJ/mol

C.△H = -996.6kJ/mol                    D.△H= 996.6kJ/mol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离子与溴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将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H2S缓慢通入100ml, 1.5mol/LNaOH溶液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

A.c(Na+)+ c(H+)= c(HS-)+2 c(S2-)+ c(OH-)         B.c(Na+)>c(HS-)>c(S2-)>c(H+)>c(OH-)

C.c(Na+)>[c(HS-)+c(S2-)+c(H2S)]               D.c(HS-)+c(S2-)+c(H2S)=1.0mol/L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已知25℃时,Ka(HF)=3.6×104Ksp(CaF2)=1.46×1010。现向1 L 0.2 mol·L1 HF溶液

中加入1 L 0.2 mol·L1 CaCl2溶液,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25℃时,0.1 mol·L1 HF溶液中pH=1     B.Ksp(CaF2)随温度和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C.该体系中没有沉淀产生                  D.该体系中HF与CaCl2反应产生沉淀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0分)A~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物质,常温下A、C、E、F为气体,B、D为液体,其中B的分子为4原子分子,D在常温下不具有挥发性。F的浓溶液与X共热通常用于实验室制备单质C,

X是一种黑色粉末。这些物质之间满足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F______。

(2)B的电子式是______。根据图中信息,B、C、X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反应⑥的离子方程式是__            ____。

(4)在反应⑥中,F表现的性质是___         ____,当生成0.75mol C时,被氧化的还原剂

的物质的量是___       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7分)填空回答:

(1)氮化硅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写出氮化硅的化学式:           。

(2)有A、B、C、D、E、F六种元素,它们均属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两两形成的化合物有以下几种:

形成的化合物      甲          乙          丙          丁          戊

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A:C=2:1     B:A=1:3     D:C=1:1     E:F=1:3   A:F=1:1

已知A、B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差等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D、E、F同周期,D、A同主族;E与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30,丙是离子化合物。回答:

① F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位置                        。

② E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③向丙物质中滴加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9分)红磷P(s)和Cl2 (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

(图中的ΔH表示生成lmol产物的数据)。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 PCl5分解成PCl3 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______;

上述分解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温度T1时,在密闭容器中加人0.80 mol PC15,反应达平衡时PC15还剩0.60 mol,其分解率α1等于________;若反应温度由Tl升高到T2,平衡时PC15的分解率α2为,α2_______α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工业上制备PCl5通常分两步进行,先将P和Cl2反应生成中间产物PCl3,然后降温,再和Cl2反应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ΔH3 =____________________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5的ΔH4___________Δ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4分)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 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

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 mL 5% H2O2溶液和5 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

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实验中所提供的几种试剂)。

(4)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0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E为一张用淀粉、碘化钾和酚酞混合溶液润湿的滤纸,C、D为夹在滤纸两端的铂夹;x、y分别为直流电源的两极。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有KOH溶液的水槽中,再分别插入一多孔的惰性电极。切断电源开关S,闭合开关S,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生成气体如图所示。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出电源的正、负极:x为      

(2)在滤纸的C端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写出电极反应式:B电极                   。

(4)若电解一段时间后,A、B中均有气体包围电极。此时切断开关S闭合开关S,则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填“偏转”或“不偏转”)。

(5)若电流计指针偏转,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若指针“不偏转”,此题不必回答。);

                                                       。

若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请说明理由(若指针“偏转”,此题不必回答)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