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2019年1月3日上午10点26分,似乎快要淡出公众视野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传来喜讯,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月背软着陆的梦想。月球背面是人类迄今为止没有真正研究过的月球区域。中国用事实说话,证实了在航天领域的技术能力。嫦娥四号着陆月背不仅是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全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下图是嫦娥4号发回的首张月球背面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嫦娥4号探测器着陆的天体是: A. 恒星 B. 星云 C. 行星 D. 卫星 2.嫦娥4号在月球上迎来第一个月昼时,可能观测到的行星是: A. 水星 B. 火星 C. 木星 D. 土星 3.月球上一片荒凉,看上去并无生命迹象,而月球的邻居地球上却生机盎然,主要是因为月球: A. 月球离太阳的距离比地球远 B. 体积与质量太小 C. 月球的宇宙环境不安全 D. 缺少太阳光照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反比 D. 没有相关性 2.图中能反映的现象有 A. 太阳辐射的强弱具有周期性 B. 世界各地植被年轮宽度受太阳活动影响 C. 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有影响 D. 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
|
3.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A. 南北半球总量相同 B. 大致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 最大值出现在赤道穿过的太平洋东岸 D. 最低值出现在青藏高原 2.世界的太阳能电站最不适合布局在哪个地区? A. 回归线附近 B. 人口稠密区 C. 常规能源不足的地区 D. 南太平洋地区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假如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60千米处,则从气球到地面气温的变化为 A. 递减-递增-递减 B. 递减-递减-递增 C. 递增-递减-递增 D. 递减-递增-递增 2.能大量削弱到达地面紫外线的物质主要位于图中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
5. 难度:简单 | |
左图为“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右图为“襄阳大棚蔬菜生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襄阳冬季气温低于夏季气温的根本原因是 A. 冬季a少 B. 夏季d多 C. 冬季b少 D. 夏季c多 2.襄阳人用大棚种蔬菜,原理是 A. 大棚能够阻碍太阳辐射 B. 大棚能够增加地面辐射 C. 大棚能够增加太阳辐射 D. 大棚能够增加大气逆辐射
|
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P1与P2的数值: A. P1>P2 B. P1<P2 C. P1=P2 D. 不能确定 2.图中甲处近地面等压面 A. 与地面平行 B. 与P2凸出方向相反 C. 与P2凸出方向相同 D. 与P1凸出方向相同 3.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处土层形成由先到后的顺序是 A. 甲、丙、乙 B. 乙、甲、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2.与b时段三角洲快速发展无关的因素为 A. 水下坡度平缓 B. 海水顶托 C. 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见效 D. 渤海湾潮流作用弱 3.造成c图中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作用 B. 冰川作用 C. 风力作用 D. 海水作用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北太平洋主要“垃圾洲”(由大量塑料物品和碎屑物组成的漂浮物聚集区域)分布示意图。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图中甲地,附近海域产生大量的固体漂浮物。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让甲处的垃圾到达乙处的洋流是 A. 加利福尼亚寒流 B. 北太平洋暖流 C. 秘鲁寒流 D. 千岛寒流 2.关于日本及该次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日本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B. 地震会引发台风、海啸等灾害 C. 地震到来时,室内人们应该迅速躲避到一个相对牢固的桌椅下或三角空间处,蹲或趴下,护住头部 D. 地震的震源主要在地幔
|
9. 难度:简单 | |
在台湾东北部海岸的野柳地质公园,已有约4000年历史的“女王头”,其“脖子”越来越细,可能在10年后自然崩塌。如果发生地震,则随时都有崩塌的危险。有关方面已决定不再用人为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何时崩塌完全由大自然决定。 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形成“女王头”景观的地质作用与下图中的哪幅一致 A. C. 2.牛轭湖是平原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转偏向力加快了对河流左岸侵蚀的速度 B. 牛轭湖往往出现在河流上游向下侵蚀强烈的地区 C. 北半球的牛轭湖一定出现在河流的右岸 D. 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促进了牛轭湖的形成
|
10.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火山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主要来源于 A. 岩石圈 B. 软流层 C. 下地幔 D. 地壳 2.图中表示岩石圈的是 A. D和E B. E和F C. D和F D. F和G
|
11. 难度:简单 | |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部分已经转移到城市,洪涝的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现有668座城市,其中639座有防洪任务,占96%。 据此及下图“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城市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改变为 A. 增加了④环节 B. 减少了①环节 C. 增加了③环节 D. 减少②了环节 2.城市多发洪涝灾害的原因为: ①许多城市沿江、滨湖、滨海或依山傍水 ②有的城市位于平原低地,经常受到洪涝的威胁 ③与农村相比,城市的人口和资产高度集中,灾害损失要大得多 ④城市防灾意识差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
12. 难度:中等 | |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3: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 (高或低),15:00时水库中心比水库东西两侧气温 (高或低)因为水的比热容比陆地 。(大或小),白天增温水库东西两侧 (快于或慢于)水库中心,夜间降温水库中心 (快于或慢于)水库东西两侧。 (2)如果只考虑热力环流因素,水库东侧3:00时吹 风(写风向)。 (3)在下图中画出15:00时: ①水库中心与东西侧之间的热力环流(在图中横线上画上箭头)②近地面与上空等压面(用曲线表示)
|
13. 难度:中等 | |
根据材料与图,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下图),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材料二:宁夏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三:宁夏中部地区的砂田 (1)根据材料二,说出P处地貌的名称,并描述其形成的过程。 (2)根据材料说明砂石覆盖对砂田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3)根据图及材料,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至少列举两个宁夏容易遭受的气象灾害。
|
14. 难度:中等 | |
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小题: 材料一: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下图)。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的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可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材料二:读欧洲部分地区图
(1)纽芬兰渔场位于图甲中______处,该处形成渔场的原因为_____。图中①②代表的洋流分别是_____、_____。①处水温_____(高、低)于②处。 (2)图甲中A处是世界上盐度最_____的海,船从波罗的海进入同纬度大西洋时,吃水深度会变_______,形成A处海水盐度异常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B处常常受飓风影响,飓风到来时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严重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但也会有_____等等有利影响。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与图,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第二条“天路”。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终点为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公里,桥隧总长占线路全长的81%,施工难度大。2014年底,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已开工建设;2015年6月,拉萨至林芝段已开工建设,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敏感的生态环境”等四大特点。 材料二:西藏计划修建的还有滇藏铁路,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德钦延伸,经过盐井,直至芒康。以及新藏铁路:从日喀则西行,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经过拉孜,再往西抵达噶尔雅沙。从噶尔雅沙往北,经过阿克赛钦湖西面,最后抵达终点新疆和田市(下图)。 (1)川藏铁路经过横断山区时施工难度极大,横断山区的河谷多为 形谷,是 作用(地质作用)形成的。 (2)滇藏铁路修建时会受到喀斯特地貌的困扰。铁路沿途能见到的地面喀斯特地貌有 、 (列举2个),这些地貌是 作用(答地质作用)形成的。 (3)无论是川藏铁路沿线还是滇藏铁路沿线,都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这里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列举2个) (4)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