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文)试卷
一、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28年,史籍曾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现象发生于太阳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2.此现象明显增多时,地球上相应的变化可能有(    )

A. 南极冰山融化速度加快    B. 地球上火山地震频发

C. 南极上空臭氧空洞范围明显扩大    D. 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强烈干扰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 赤道地区    B. 南北回归线附近

C.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 南北极圈以内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读下图,当地球运行到A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我国长江流域出现伏旱天气

B. 地中海沿岸正处于多雨季节

C. 南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D. 南非高原上草木枯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P点地方时是早晨6点

B. 此时地球公转角速度较小

C. 北京昼长夜短

D. 南极点太阳高度为0°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为保证房屋采光,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楼间距。南京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参考的光照日期是(    )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楼间距设置最大的应该是(    )

A. 北京    B. 哈尔滨

C. 徐州    D. 广州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甲地(50°E,30°N)白昼长16小时,那么乙地(50°W,30°N)日出的地方时是(  )

A. 5时    B. 6时    C. 4时    D. 8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2.上题中,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

A. 南岸    B. 北岸    C. 两岸均需要    D. 两岸均不需要

 

三、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923日至次年321日,中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

A. 赤道以南地区    B.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C. 赤道以北至北极圈之间地区    D. 赤道以北地区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面小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 甲乙丙丁    B. 甲乙丁丙    C. 丙丁乙甲    D. 丁丙乙甲

 

五、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愠(愠yūn,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读后回答下面小题。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下列何种天气系统造成的(    )

A. 暖锋过境    B. 冷锋过境

C. 准静止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

A. 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 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C.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 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3.“放火作愠,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致于降得过低

②“烟气”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愠”,将地面直接烤暖   ④“放火作愠”,将大气直接熏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

A. 赤道附近    B. 南北纬300附近    C. 南北纬600附近    D. 极地附近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的气压带表示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宁波夏季受风带1的影响

B. 图中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C. 7月,亚欧大陆上的热低压能切断该气压带

D. 在风带2影响下,海洋上形成西风漂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为长江中游某地某月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 冷锋过境    B. 暖锋过境    C. 气旋过境    D. 反气旋过境

2.有关该地区5~9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 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

C. 6~7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

D. 8~9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

3.该天气系统此时可能给该地区带的影响有(   )

A. 沙尘暴天气,严重影响交通与人体的健康

B. 严重洪涝灾害

C. 危害农作物安全过冬

D. 河道封冻,严重影响内河运输

 

七、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读下列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A. 天气系统①在北半球叫气旋,在南半球叫反气旋

B. 图②是反气旋,出现在南半球

C. 图①④分别是北半球的反气旋和气旋

D. 图③强烈发展可成为影响我国的台风

 

八、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图能正确表示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图,图中曲线为海洋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为洋流流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为南半球暖流    B. 乙为北半球暖流

C. 甲为北半球寒流    D. 乙为南半球寒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如果该图为我国东部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 ①环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

B. G为海洋,H为陆地

C. 形成环节④的主要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环节①和④均是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

2.下列地理现象中,能与海陆间大循环过程结合的是(    )

①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水”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风”

③塔里木河河水的蒸发             ④长江流域的梅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如果该图为某海区大洋环流示意图,该环流是(  )

A. 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季风洋流

B.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C.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大洋环流

D.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大洋环流

4.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中低纬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赤道暖流

C. 洋流③附近可能形成渔场

D. 洋流④的主要成因是西风的驱动作用

 

九、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能

B. 地质作用都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人察觉

C. 变质作用属于外力作用

D. 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的

 

十、单选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

A. 褶皱    B. 背斜    C. 向斜    D. 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 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

A. 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所致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外力作用与其举例搭配合理的一组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新疆魔鬼城

B. 流水的沉积作用——华北平原

C. 风力的侵蚀作用——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

D. 风力的沉积作用——桂林山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40°的大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不同    B. 环流条件不同    C. 地面状况不同    D. 人类影响不同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下列因素中,造成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差异的主要是(  )

A. 太阳辐射    B. 人类活动    C. 大气环流    D. 下垫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在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③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景观中,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

A.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    B. 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

C. 赤道及其两侧的热带雨林带    D. 青藏高原的高山草原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

A. 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

B. 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

C. 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

D. 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示意沿海地区的五个不同地点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时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五地气候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B. ②地为地中海气候

C. ③地年降水量多于④地    D. ⑤地多对流雨

2.只考虑大气环流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我国__地区的__现象,其发生的时间是____中旬,长达一个月之久。

A. 长江中下游 梅雨    6月    B. 黄河中下游 锋面雨  7月

C. 东北地区  锋面雨   8月    D. 东南沿海  台风雨  5月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读不同季节某大陆的风向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两幅图中控制E处的风带和e处的气压带分别是(  )

A. 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西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D. 东北信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甲、乙两幅图中E处和a处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十一、选择题组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见下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回答下面小题。

1.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  )

A. 出现水平交界面,蓝水在上    B. 出现水平交界面,红水在上

C. 出现倾斜交界面,蓝水在上    D. 出现倾斜交界面,红水在上

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C. 高气压    D. 低气压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读下图,下列四点a、b、c、d分别处于冷暖锋的不同位置,且两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a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②d处在暖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③c处有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④b比a气温高、气压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从气温来看,c大于b,d大于a  ②a处可能有大风、降水天气

③c比d气温高、气压低   ④b处风向是由b吹向a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读“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

A. 北半球温带地区    B. 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 南半球温带地区    D. 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2.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A. 信风的影响    B. 季风的影响

C. 西风的影响    D. 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十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关于城市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我国特大城市大部分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

B. 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和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 巴西的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

D. 凡是地形平坦的地区都是城市的密集区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从环境因素考虑,下面四幅图中,布局比较合理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臭氧层破坏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 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 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图中P1、P2、P3表示三条数值不同的等压线,箭头表示A处的风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半球(南或北)的天气系统。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受冷气团控制的是________,受暖气团控制的是________。

(3)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发生连续性降水的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3)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