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01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5.TIF

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

B.1600mm年等降水量线

C.30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

B.差异性

C.过渡性

D.整体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为海洋性气候区,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为大陆性气候区。据此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W26.TIF

1.下列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势

B.海洋性过渡气候——经度位置

C.大陆性过渡气候——纬度位置

D.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

2.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A.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B.类地区雨热同期,适于谷物生产

C.类地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见

D.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7DL12-1-19.TIF

尼罗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石油资源丰富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W20.TIF

1.下列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l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

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

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

2.若用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

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

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3年7月,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正式申请破产保护。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早期有利于底特律经济发展的条件是

A.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开发历史悠久

D.石油资源丰富

2.近年来,底特律人口大量外迁,人口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区域竞争力下降

B.传统工业区的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增长过快,环境人口容量小

D.传统产业衰退

3.我国下列城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与底特律相似的是

A.杭州市

B.济南市

C.黄山市

D.大同市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是

乙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3-9-21.TIF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A.P

B.Q

C.M

D.N

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A.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乌恰县一户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克孜吉别克家转场路线,这4个牧场都在玉奇塔什草原及周边范围内,它们都位于不同高度上。据材料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6ylbdl13-18.TIF

1.牧民克孜吉别克家的转场牧业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市场

2.4个牧场中位于海拔最高的是

A.乌鲁克恰提乡草原牧场

B.阿热克托热克草原牧场

C.喀什喀苏草原牧场

D.硕热克草原牧场

3.从玉奇塔什草原的地理位置看,距离下列国家最近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吉尔吉斯斯坦

C.塔吉克斯坦

D.巴基斯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X113.TIF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次地震前后某区域的对比照片,左图是地震前拍摄的图像,右图是地震后拍摄的图像。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获得此组照片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政府对此次灾害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3.抗震救灾期间某运输公司的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救灾运输车队的位置信息,所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RS和GPS

D.GIS和GPS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读GIS分层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1.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2.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A.坡面起伏状况

B.坡向

C.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建筑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具体反映,全球各地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出现了各种具各代表性的建筑风格。下图为世界两个区域的建筑,左图为瑞典木屋(木屋多以尖顶、暖色、窗小且少为特征),右图为北京四合院。

(1)根据瑞典木屋的特点说明其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

(2)北京四合院非常注重方位观,严格遵从“坐北朝南”的布局理念,与之相比,瑞典的房屋则没有这种约束,甚至房屋以环形分布,形成独特的景观。试从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布局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历史悠久,工农业发达。轻、重工业门类齐全,技术先进。主要工业有机械、电子、化工、纺织等。其中纺织和丝绸工业居全国首位。下图为江苏省略图。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6YLBDL13-20.TIF

材料二“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其基本一致。

(1)简述江苏境内长江的水文特征。

(2)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3)简析江苏发展纺织和化学工业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读巴基斯坦地形图和气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6YLBDL13-21.TIF../../AppData/Roaming/Microsoft/Word/16YLBDL13-22.TIF

(1)描述巴基斯坦的地形地势特点。

(2)比较卡拉奇与伊斯兰堡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原因。

(3)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水果种类多,从热带的香蕉、芒果到温带的桃子、柿子等均有生产。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广州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3S”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4月15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取得丰硕成果,乘坐“雪龙”号凯旋。

材料二

在南极中山站前使用探测仪器的科考队员。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的构建是我国南极科考的重要任务。下列对“数字南极”的利用,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可以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的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的技术

D.对地物相关信息的分析采用数字化处理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