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辽宁省分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高盐水”,这是根据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携带的光谱仪传回图像数据做出的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星表面能有液态水的存在,主要原因是(  )

A. 太阳与火星的距离适中    B. 地球与火星的距离适中

C. 火星绕日公转的周期较短    D. 火星表面昼夜温差很小

2.大约每隔2年会出现火星“冲日”现象,2018年7月27日的火星“冲日”,火星和地球距离几乎达到最近,称为火星“大冲”,是天文迷期待的观测火星的最佳时期。下列位置关系的示意图,与火星“冲日”相符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的地理坐标是(  )

A. (40°N,20°W)    B. (40°S,20°E)

C. (40°S,20°W)    D. (40°N,20°E)

2.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位于中纬度    B. 地位于东半球

C. 地位于地的东北方    D. ①②两点距离等于②③两点距离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如果图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  )

A. 图中四个方块所表示的面积一定相等

B. 图中的三条纬线和三条经线的长度一定都相等

C. 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一定相等

D. 图中O点一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若纬线b刚好是北温带和热带的界线则在O点上空俯视所见地球可能为下图中的(  )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各村的村名中最可能含有的是(  )

A.     B.     C.     D.

2.下列各村通往M乡的公路中起伏最大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图中黑点分别为甲、乙、丙、丁所处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

A. 甲地最早进入新的一天    B. 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大

C. 丙地处于东半球    D. 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2.当晨昏线通过丙、丁两地时,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B. 此后一段时间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 四地昼夜长短相同    D. 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右图比较,左图所示

A.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B.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 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2.楠迪位于莫尔斯比港的

A. 西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南方向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飞机飞行航线(  )

A. 一直不变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 先向北后向南

2.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 8小时    B. 12小时

C. 16小时    D. 20小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读某地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时段小于半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    B. a值一定等于90°

C. 该地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    D. b值为该地一年中最小值

2.若该时段等于半年图中 (  )

A. 节气过后太阳直射点南移    B. 节气为欧美国家夏季的开始

C. 正值节气我国华北种植小麦    D. 正值节气全球昼夜平分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2016年1月6日,中国两架民航客机先后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机场起飞,成功试飞南沙永暑礁新建机场。读永暑礁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永暑礁机场建设者在一年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北方的时间大约是 (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

2.试飞当日到春节这段时期,南沙永暑礁(  )

A. 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 日落时间推迟

D. 正午太阳高度减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读中纬度某地某日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组合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  )

A. 位于南半球    B. 该日昼长夜短

C. 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    D. 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

A. 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

B. 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 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 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减弱了地面辐射    B.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

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由于建筑密度增加,城市内空气流动十分困难,因此加强对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城市通风系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通风廊道的主要作用是(    )

A. 加快城郊热力环流    B. 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C. 减少风沙天气频率    D. 减少汽车尾汽排放

2.城市通风廊道应(    )

A. 远离主要道路    B. 靠近下风地带

C. 限制汽车通行    D. 降低建筑密度

3.关于图示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环流中气温越低的地方,气压一定越高

B. 近地面气温高处,空气上升,气压较低

C. 近地面大气气温低的地方,高空的等压面向上拱起

D. 该环流与气旋、反气旋一样都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

A.     B.     C.     D.

3.如果图中风带和气压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①②③④图中都有可能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草原气候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5年1月,美国东北部遭受了历史上最强暴雪的袭击。下图为1月27日北美部分地区天气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等压线a、b、c的数值大小关系是(  )

A. a>b>c    B. c>a>b    C. a<b<c    D. a<c<b

2.该次暴雪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从图中可看出其主要原因是(  )

A. 冷锋系统的连续过境    B. 暖气团势力强,水汽多

C.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滞留时间长    D. 中部地形平坦,利于冷空气运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图中A线和B线两个方案请简要比较它们各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读亚洲东部某区域同一天内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各题。

(1)判断6日14时到20时渤海海面风力变化,并说明理由。

 

(2)说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6日下午的天气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比较6日14时到20时甲、乙天气系统强度的变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图和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相同点。

(2)荷兰的风车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说明风车景观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A港和B是第二亚欧大陆桥的起止点,简要对比两城市的气候特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甲市有“日光城”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其成为避暑旅游城市。

 

(1)分析甲市成为“日光城”的原因。

(2)简述甲市7月降水日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