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P区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 非洲 B.东半球 非洲 C.西半球 欧洲 D.东半球 欧洲 2.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沙漫漫,驼铃叮当B.森林茂密,野象成群 C.草木荣枯,动物迁徙D.海浪沙滩,橄榄树密布
|
2.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是以(38 1.济南(36 A. 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图中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A. 9990千米 B.13320干米 C.17300千米 D.26640千米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地势东高西低 B.地势北高南低 C.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 D.地形以平原为主 2.图中山脉的大致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 西南走向 D.西北 东南走向
|
4. 难度:中等 | |
济南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当地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持续观测与记录(见下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M和N分别对应的日期为 ①春分日 ②夏至日 ③秋分日 ④冬至日 A.①和③ B.③和① C.②和④ D.④和② 2.由图示a点到b点 A. 该地昼变长,夜变短 B.该地正午日影逐渐缩短 C.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D.可能为国庆节到清明节
|
5. 难度:中等 |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A、B两地均处在30°N,该日某海洋考察船由A向B航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 (150 2.该日航行日志记录不可信的是( ) A.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 B.正午桅杆的影子在正北方 C.日出到日落大于12小时D.日出到日落小于12小时
|
6. 难度:中等 | |
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② B.③ C.④ D.⑤
|
7.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水浒传》“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对天气状况的描写。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冰合,铁甲如冰”;“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1.上述描写反映的天气系统是
2.根据描写,推测此天气系统过境后 A.气压降低 B.气温升高 C.天气转晴 D.风力变大
|
8. 难度:中等 | |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2013年1月4日14时和5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4日14时~5日8时,①地 A.气压升高 B.气压降低 C.阴转多云 D.大风骤起 2.4日14时~5日8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② B.③ C.④ D.⑤
|
9. 难度:中等 | |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 晴朗 B.5月5日 晴朗 C.9月23日 多云 D.5月20日 多云 2.该地可能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
10.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而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O℃以下,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2.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甲、乙两条不同的路线。甲线用时37天,乙线用时22天,下列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 甲路线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逆流速度慢 B.甲路线受极地东风带影响,逆风速度慢 C.乙路线受加那利寒流和北赤道暖流影响,顺流速度快 D.乙路线受东南信风带影响,顺风速度快 3.下图中与都柏林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丙分别表示大气、陆地和海洋,d与f相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传输的热量多水分少B.d传输的热量多水分多 C.f传输的热量少水分多 D.f传输的热量多水分多 2.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该河流位于我国长江流域,箭头e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 11~12月 3.若甲、乙、丙分别表示气候、水文和地貌,下列箭头中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a B.b C.c D.d
|
12. 难度:中等 | |
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A.甲——水位下降 B.乙——改善局部气候 C.丙——增加 D.丁——加重
|
13. 难度:中等 | |
读天山博格达峰北坡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自然带的类型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 D.针阔混交林带 2.博格达峰北坡自然带丰富完整,是体现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典范,其形成因素最不可能的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海拔高度
|
14. 难度:中等 | |
图甲为某沿海地区,图乙是沿图甲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图(剖面形成与地转偏向力有关),图丙为图甲中湖泊水位的最大与最小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和M处的地质构造为 A.由北向南 背斜 B.由南向北 背斜 C.由北向南 向斜 D.由南向北 向斜 2.当湖泊蓄水接近图丙中b时,一油轮由波斯湾驶向马六甲海峡途中 A.顺水逆风 B.逆风顺水 C.顺风顺水 D.逆风逆水
|
15. 难度:困难 | |
(13分)济南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大气的运动”进行了探究学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活动1: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得知,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l)根据材料,在下图中用箭头画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2分)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3分) 探究活动2:活动小组在海陆风的基础上,将时空尺度和范围放大,研究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不同季节的大气运动,如下图所示。 (3)图示表示的是______(季节),M表示________(气压中心),其切断的气压带为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气压中心)。(4分) (4)根据图中风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其对我国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4分)
|
16. 难度:中等 | |
(11分)读我国2013年10月29日14时-30日14时降水量预报图,回答下列问题。 (l)归纳该时段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2分) (2)描述西宁与兰州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原因。(3分) (3)描述太原以东霜冻线的走向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4分) (4)“今夜霜露重,明早太阳红”,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阐释这一农谚。(2分)
|
17. 难度:中等 |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l)说明图中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其成因。(2分) (2)图中地质构造,乙为_______,丙为________ 。(2分) (3)简要分析丁处地形的形成过程。(4分)
|
18. 难度:中等 | |
(8分)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相同的自然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l)图中阴影部分植物具有根系发达、树皮厚、树叶叶面有油质包裹等突出特征,简要解释植被特征形成的原因。(4分) (2)比较、归纳是学习地理的常用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