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我国“十二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按 A.单一指标划分的 B.自然指标划分的 C.综合指标划分的 D.地理位置划分的 2.关于所划分功能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区域都有一定的面积和范围 B.各区域内部的特征完全一致 C.各区域间都有十分明确的界线 D.各区域开发政策和措施完全一样 3.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的特点是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阶段性
|
2.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图A)和“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1.图A中,我国承转全球IT产业转移的路径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 .环渤海地区 D.闽南地区 2.图B为IT全球化竞争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制造和研发环节 B.品牌和核心技术 C.加工和组装环节 D.市场和运输环节
|
3. 难度:中等 | |
湿地主要是指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海岸带以及人工水田、水库和池塘。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非湿地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湿地的功能和用途应是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
4. 难度:中等 | |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两工业区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煤炭资源丰富 ③水陆交通便利 ④水力资源丰富 ⑤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素质高 ⑥农业发达,著名的“鱼米之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④⑤⑥ 2.甲、乙两地的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下面不属于其影响的是 A.酸雨 B.水污染 C.臭氧层空洞 D.全球变暖 3.图示两工业区内钢铁工业发达,其钢铁工业发展共同的不利因素是 A.铁矿资源缺乏 B.劳动力短缺 C.科技水平较低 D.市场狭小
|
5.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2.该工程建成后,对哈尔滨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缓解其水资源紧张状况 B.有利于该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 C.改善其航运条件 D.减小洪水危害
|
6. 难度:简单 | |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 A.资金 B.信息 C.劳动力 D.产品 2.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 的特征 A.总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均一性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中的图甲和图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结合两图的资源特点,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 A.图甲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图乙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B.图甲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图乙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C.图甲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图乙主要开发核能 D.图甲主要开发煤炭资源,图乙主要开发核能 2.有关两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乙到图甲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图甲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 C.图乙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 D.甲区域由于降水少而干旱,而乙区域则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
|
8. 难度:中等 | |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 2.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陕西、山西 B.甘肃、内蒙古 C.山西、河南 D.广西、贵州 3.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 A.① ② B.① ④ C.② ③ D.③ ④
|
9. 难度:中等 | |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 b c B.c a b C.c b a D.b a c 2.a时期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采矿业 B.食品工业 C.制造业 D.电子工业 3.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
10. 难度:中等 | |||||||||||||||||||||||||||||||||||||||||||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降水量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数据反映了该地水资源具有的特点是 A.空间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 C.蒸发微弱 D.气候干旱 2.为改善该地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应当 A.禁止耗水产业的发展 B.改进耕作和灌溉方式 C.建造大型人工湖以改善小气候 D.大量开采地下水以弥补地表水的不足 3.该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若采取大水漫灌,会导致 A.出现地下水漏斗 B.土壤板结 C.土地盐碱化 D.绿洲面积扩大
|
11. 难度:困难 | |
(18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新网2010年10月11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该大桥将于2015年至2016年建成通车。这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1)关于“珠三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2分)。 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三角洲 ②位于广东省东部,平原广阔 ③河流纵横交错,水热条 件好 ④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6分) (3)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6分) (4)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两条即可,4分)
|
12. 难度:困难 | |
下图中图A为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等高线单位:m),图B为该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利用等高线数值,说出旱地和林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 这反映了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时,必须遵循 的原则(6分) (2)该地区林地面积广,其环境效益主要是 。(2分) (3)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图B,说明该地区种植业结构该做如何调整? ,理由是 。 ( 6分) (4)简述该地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 6分)
|
13. 难度:困难 |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我国平均每年土地石漠化的面积约为2500平方千米,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 材料二 表列出我国西南某地区坡度与土层厚度与有机质层厚度的实测数据,图为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人口环境容量的统计图。 (1)根据右图图中坐标和文字分析图中三条曲线分别是:① ; ② ;③ 。 ( 3分) (2)根据材料,分析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 3分) (3)分析我国喀斯特地貌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