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教育集团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A)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②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等,都让我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

A. 道德化    B. 成熟化    C. 生活化    D. 社会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小明打算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一名好市民,融入社会,亲近社会。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

②盲人过马路上前搀扶

③看到老人倒地后怕惹上是非而不敢扶

④参加献爱心捐款活动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出门打不到车?滴滴打车随叫随到;饿了不想做饭?美团外卖来送饭……这都体现了分享服务和共享经济,他们都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出的新商业模式。这体现了

A.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B.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 网络促进民主政治进步

D. 网络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到2017年止,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53亿。网络普及如此迅速,是因为网络

①是一把双刃剑 ②扩大了我们交往的领域对象

③突破了现实交往中的角色限制 ④超越了空间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属于正确使用网络的是

A. 在网络上从来不说真话    B. 利用网络抄袭答案完成作业

C. 上网看新闻,查资料    D. 利用网络乱交朋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据调查了解,有55%的学生认为,网络提供的信息会影响自己的判断,有30%的学生说不清它对自己有没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有15%的学生表示,他们对网络上的信息完全信任,没有判断力。这启示我们

A. 提高媒介素养    B. 合理利用网络    C. 净化网络环境    D. 保护自己隐私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一种强制性规则,它是

A. 纪律    B. 法律    C. 道德    D. 规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实名制”越来越广泛的进入我们的生活:银行开户,购买火车票,网上开微博等,都需要使用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实名制”的推行

①是为了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②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③需要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需要公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毕达哥斯拉说:“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没有绝对的自由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的或被迫接受的,这是

A. 自律    B. 他律    C. 自觉    D. 慎独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初中生王明父母不在家,他自己照顾自己,还经常和爷爷一起干活。在去年学校开展的生存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他说:“感谢这样的生活,让我收获了很多”。这些情景告诉我们

①要学会自立,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②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坚决反对好逸恶劳的思想和行为

③克服依赖心理,脱离父母独自生活

④劳动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和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保持自身的个性和尊重别人的个性同样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

A. 尊重他人,必须抹杀自己的个性,委曲求全

B.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C.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社会生活才能更和谐

D. 受人尊重的奥秘是先尊重自己,后尊重他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这样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句童谣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

A. 彼此尊重    B. 举止端庄    C. 用语文明    D. 仪表整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国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建立,使不诚信记录随时可查,下列有利于建设个人良好诚信记录的是

A.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

B. 积极承诺,不预兑现

C. 大事负责,小事敷衍

D. 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莎士比亚说过:“如果我丧失了真理和诚实,我就等于和我的敌人一起攻击我自己,如果没有了这两种品德,就是丧失了我这副躯体,也不足惜”。这说明

A.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B. 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

C.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D.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人因违反交通法规被罚款,有人因欠朋友的债不还遭起诉,有人因持刀抢劫受处罚。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将他们的行为分为

A. 一般违纪行为和严重违纪行为

B. 违反宪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C. 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D. 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这句俗语告诉我们

A. 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    B. 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

C. 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    D. 偷针与偷金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河流虽急,沿着河槽走;人虽众多,守着法律走。”这句话提示我们要(  )

A. 爱护河流,保护河流

B. 自尊自信,学会坚强

C. 依法律己,依法做事

D. 调控情绪,品味生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表明

A. 只有在国家组织的考试中才不能作弊

B. 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

C. 考试作弊属于违法行为

D. 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保障了公民的

①人身自由权 ②隐私权 ③参与权 ④监督权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做到尊重他人,我们应当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学会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③平等对待他人

④己所不欲,施与他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使我们与人正常交往

②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促进社会和谐

③良好的社会秩序能防止一切违法犯罪的发生

④良好的社会秩序能保证公共生活顺利实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中国人民银行与最高人民法院等八家机构签订信息采集合作备忘录,对法院判决后有钱不还的人,实施出入境、银行贷款限制等信用惩戒,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这告诉我们

A. 不守诚信的人,必然要受到经济的制裁

B. 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还不完善

C. 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D. 社会是复杂的,不守诚信是正常现象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A.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B. 罪孽本自微小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C.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D. 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学习中养成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推动了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创造了新业态,提升了政治发展水平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人的身份是在人际关系中确定的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法律和纪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投诉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遵守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刑罚的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拘留、没收财产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为什么要以礼待人?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当我们遇到侵害,应该如何依法求助?

 

四、分析说明题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别人创造的,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

材料二  李丽在一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自童年起就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

(1)材料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材料二中李丽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有什么意义?

(3)结合材料二谈一谈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养成这种行为?

 

五、简答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小李和小谢,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已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不久,双方各自纠集了十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动,小李、小谢两人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依法逮捕。被二人纠集来的同学分别以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罚款等处罚。

(1)从违法的严重程度分别判断小李和小谢的行为以及被纠集的同学的行为。

(2)结合第(1)问的答案回答这两种不同性质的行为的区别与联系。

(3)结合小李和小谢的行为及最后的结果,谈谈这个案例给你的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