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2018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诗词三首》-《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步训练
一、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金______  珍______  投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清酒:________  斗十千:________

(2)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________    直:________

(3)长风破浪有时  会:________

(4)直挂云帆济沧海  云帆:________  济: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默写。

(1)《行路难》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诗人引用两个典故,表示世路虽艰,但自己对前途并未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中表明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表达作者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和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行路难》诗中借用典故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诗中强烈的对比衬托诗人内心悲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    )

A. 怀旧空吟闻笛赋    B. 忽复乘舟梦日边

C. 到乡翻似烂柯人    D. 拔剑四顾心茫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对书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笔断意连,牵丝不断    B. 劲健雄峻,神韵飘逸

C. 和谐匀称,端庄整齐    D. 笔意流畅,粗细相间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了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B. 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气哭悲切。

C. 颈联中的”“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D. 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的思想情怀,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烂______  侧______  精神______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划分节奏。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解释加点词。

(1)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________

(2)二十三年弃置身          弃置:________

(3)怀旧闻笛赋          怀旧:________  吟:________

(4)暂凭杯酒精神          长:________

 

八、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默写。

(1)“连宋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来表现,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

(4)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诗句的哲理内涵。

 

十、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__  ______  ______  婵娟________

 

十一、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知天上宫阙    宫阙:________

(2)何似在人间      何似:________

(3)何事长向别时圆  何事:________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填空。

(1)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______”。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______”;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______”,为“______”之一。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此事古难全”,这里的“此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出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盘珍羞/直万钱

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 直挂云帆/济沧海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十三、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饱读诗书,便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经一老翁指点,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与自负,于是将对联改成“      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以表明自己继续读书学习的决心。

(1)横线上要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

(2)请为苏东坡改后的对联拟一个四字横批:________

(3)上下联一般竖贴在门的________,上联应贴在门的________

 

十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中词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词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一个是“______”。

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1)“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

3.下列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二字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 “婵娟”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精神。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书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1.词的上片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2.本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