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__________,锦鳞游泳,__________,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晦明变化者,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3)《湖心亭看雪》中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的句子是: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难度:中等 | |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增其旧制(________) (2)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3)连月不开(________) (4)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 (6)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
|
3. 难度:中等 | |
下面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B. 先天下之忧而忧 C.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4. 难度:中等 | |
下面各项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或长烟一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B. 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野芳发而幽香/舜发于畎亩之中 D. 湖中人鸟声俱绝/绝
|
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与客观实际紧密联系,才能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基和沃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求,各地用好“守”和“变”的辩证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1)阅读以上材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请你结合生活实际为材料二的观点补充一个实例。 (3)某班开展了“传统文化的‘守’和‘变’”主题辩论会,下面是甲方的辩词,请你为乙方补充一段辩词。 甲方: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重点在“守”,学习并守住传统文化的精髓,不破坏古建筑、古村落、遗迹,守护好民间的传统文化遗产,是对经典的最好继承和发扬。 乙方:
|
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 (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________) (3)或请重法以禁之(________) (4)自是数年之后(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民 之 所 以 为 盗 者 由 赋 繁 役 重 官 吏 贪 求 饥 寒 切 身 故 不 暇 廉 耻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4.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 (1)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甲文中所言的“__________”。
|
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①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②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注)①聊:姑且(这里指随便)。②贼:毁坏。 1.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 (2)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 (3)汝既不田(________) (4)执而鞭之(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各标一处) (1)而 不 知 太 守 之 乐 其 乐 也 (2)是 以 百 姓 勤 于 农 植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4.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心目中的好官应该是怎样的。(答出两点即可)
|
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游东坡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①。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②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犹如龟头。③筇杖:竹杖。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自州门而东(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 (4)为一郡之最(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4.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之情。
|
10.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范文正正直 范文正①公仲淹悴②,依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④,内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⑤,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⑥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⑦宛然⑧。 (注)①范文正:即范仲淹,谥号为“文正”。②悴:忧。③睢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④封志:封存并加标志。⑤谏官:给皇帝提建议的官员。⑥而:你。⑦封识:即标志。⑧宛然:依然如故。 1.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常与一术者游(________) (2)会术者病笃(________) (3)文正方辞避(________) (4)出其方并白金授之(_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吾 善 炼 水 银 为 白 金 吾 儿 幼 不 足 以 付 今 以 付 子。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2)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4.结合短文内容分析,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为人处世给了你什么启示?
|
11. 难度:困难 | |
作文。 人生总有很多相遇。与他人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与自然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书籍相遇,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历史相遇,也许就是一次精神的升华……总有一次相遇,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相遇”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