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yì)   洁(jiāo)   静(tián)  然而止(jiá)

B. 绊(jī)   奋(kàng)   旋()    然开朗(huò

C. (ǎi)   农(yàn)    追(shù)   销声迹(nì)

D. (xǐ)   裂(jūn)    沙(lè)    天衣无(fèng)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撺掇   欺侮   缄默   世外桃源    B. 翩然   悬殊   枯燥   周而复始

C. 磅礴   冗杂   燎原   无人问津    D. 携带   腐烛   弥漫   海枯石烂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情世故实在是一门大学问。

B. 那天分手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可数

C. 最近国家公布的日本侵华罪行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D.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课外活动时,操场上表现出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色。

B. 数百年来,对“和谐城市”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

C. 有时候寻找难题的答案就像捕兔子,若是扑不到它,就想办法让它自己朝你跑来。

D. 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打贸易战,是比赢?还是比输?其实是没有赢家的。

B. 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C. “中国每人每年平均要吃四、五百斤粮食,”他说:“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D. 四个苹果创造世界:亚当夏娃的苹果,与人类有关;牛顿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乔布斯的苹果,制造了手机;中国的“小苹果”(舞曲),帮着消耗了大妈们多余的精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雁归来》《被压扁的沙子》,其体裁都是说明文,其作者都是美国人。

B. “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黄发垂髫”指小孩和老人。

C.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依次写了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赞延安。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它全身淡黄色,还夹杂着一条条白色的条纹。

②写字台上摆着我的小瓷象,它是我最喜欢的玩具。

③四条粗壮的腿,有的直,有的有点弯,仿佛在慢慢地向前走。

④小象屁股后面的那条又小又细的尾巴,从正面看,根本发现不了。

⑤脑袋两侧有两只扇子般大的耳朵,微微掀起,像是一张一合地扇动着。

⑥长长的鼻子向上翘着,好像在左右摆动,两颗匕首似的牙齿从嘴里伸出来。

A. ②①⑥⑤③④    B. ①③⑤④②⑥    C. ④⑤②③⑥①    D. ②⑥⑤①③④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②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⑤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节选自阿西莫夫《恐龙无处不有》)

1.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 板块与板块之间是相互缓慢运动的。

B. 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等。

C. 板块之间可以被拉开、挤压或抬升。

D. 泛大陆是由一个板块构成的。

2.下列对选段的叙述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早期恐龙出现时地球处于泛大陆形成阶段。

B. 泛大陆就是由一些大板块每隔一定时期汇聚而成的主要陆地。

C. 地球板块分分合合,恐龙也就有时在各个板块上有时在泛大陆上生活。

D.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汶川地震是在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合并过程中形成的。

3.下列对选段中的词语和说明方法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画线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

B. 第⑤段后一句中的“似乎”表示推测。因为作者不能确定“(那时)所有陆地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说得不那么绝对,留有余地。

C. 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板块构造”理论提出及时、意义重大。

D. 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的形成时间。

 

三、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用你最拿手的字体将下面语句(含标点)流利、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里。

勤奋是一把金钥匙,它会帮你打开知识殿堂的大门。

 

四、情景默写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古今诗文默写填空。

(1)青青子佩,___________。(《子衿》)

(2)____________,君子好逑。(《关雎》)

(3)____________,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贺敬之《回延安》)

(6)习近平谈中拉关系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和拉美虽然相距遥远,但中拉友好源远流长。”(在横线上填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句)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什么作用?

2.概括这一节的内容。

 

六、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题文)根据名著《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1)傅雷现身说法,从哪些方面教导儿子的?列举两个即可。

(2)傅雷从哪些方面关心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列举两个即可。

 

七、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八年级某班组织“低碳生活 快乐你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列古诗文所描写的行为不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项是(    )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C.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D.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杜牧《阿房宫赋》)

(2)从下表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调查表(共100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33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50

50%

不太关注

7

7%

不关注

10

10%

 

(3)陶源同学在学校食堂吃午饭,总喜欢用一次性筷子,吃完就扔。今天,值班同学叫他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他骄横地说:“我的筷子我做主,你管得着吗?”你如果刚好在场,将如何巧妙应对?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③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④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2.选段写了哪些景色?

3.说说①②③段“我”的心理变化。

4.第④段“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与上文哪一句照应?“先前望见的”到底是什么?

5.有读者认为,第④段“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的残破景象与第②段的优美景象不协调。为什么作者要写出来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的老师

贾平凹

①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只逗着他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我的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儿为师,是我疯了,或耍娇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做我的老师的。

②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郊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抱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一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了,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尊重和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③晚上看电视,七点钟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国歌,他就要站在椅了上,不管在座的是大人还是小孩,是惊讶还是嗤笑,目不旁视,双手打起节拍。我是没有这种大气派的,为了自己的身家平安和一点事业,时时小心,事事怯场,挑了鸡蛋挑子过闹市,不敢挤人,惟恐人挤,应忍的忍了,不应忍的也忍了,最多只写“转毁为缘,默雷上谤”自慰,结果失了许多志气,误了许多正事。孙涵泊却无所畏惧,竟敢指挥国歌,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④我在他家写条幅,许多人围着看,一片叫好,他也挤了过来,头歪着,一手掏耳朵。他爹问:“你来看什么?”他说:“看写。”再问:“写的什么?”说:“字。”又问:“什么字?”说:“黑字。”我的文章和书法本不高明,却向来有人恭维,我也恭维过别人的,比如听别人说过某某的文章好,拿来看了,怎么也看不出好在哪里,但我要在文坛上混,又要证明我的鉴赏水平,或者某某是权威,是著名的,我得表示谦虚和尊敬,我得需要提拔和获奖,我也就说:“好呀,当然是,你瞧,他写的这幅联,‘×××××××,××××××春’,多好!”孙涵泊不管形势,不瞧脸色,不慎句酌字,不拐弯抹角,直奔事物根本,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⑤街上两人争执,先是对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他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架!”现在的人很烦,似乎吃了炸药,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闹出个流血事件,但街头的斗殴发生了,却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服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离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一走了之,事后连个证明也不肯做。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雄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⑥我的老师话少,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他从未以有我这么个学生而得意过,却始终表情木然,样子傲慢。我琢磨,或许他这样正是要我明白“口锐者天钝之,目空者鬼障之”的道理。我是诚心诚意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我相信有许许多多的人接触了我的老师都要羞耻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我的老师也将不会只有我一个学生吧?!

(选自《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八年级下册>》,有删节)

1.对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作者却多次说“他真该做我的老师”,这有什么作用?

2.第②段画线文字运用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⑥段中,作者说“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用直线画出表现他“卑劣”和“羞耻”的句子。又说“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用曲线画出与它照应的句子。

4.请从外部特征和内在品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我的老师”这个人物形象。

 

九、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注释】①琅玕:常指青玉。②窈然:幽深的样子。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水流聚集的地方。少陵:即杜甫,下文的“杜工部”相同。⑤清华:清幽而绚丽。⑥舁夫:抬轿子的人。⑦次第:整齐。⑧尔尔:这样。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1)水清冽________             (2)折蛇行________

(3)则少陵浣花居在焉耳________ (4)舁夫通灌县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字含义与现在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上    B. 不可久

C. 溪,平望如荠    D. “浣花溪”题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4.表明小石潭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表明浣花溪得名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描述浣花溪“明灭可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5.两篇文章都写到了水,其水各有什么特点?两位作者移步换景,其景给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总要求: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中若涉及本地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写第二个作文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李和小王同时竞聘某单位的业务主管,复试那天,工作人员通知他俩马上到10楼去见部经理。可此时电梯口处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小李急忙沿着楼梯走了上去,而小王则耐心地等在那里。结果小李被录用了。当小李问起其中的缘由时,总经理笑着说:“你比小王快了5分钟,更重要的是你在行动,而他在等待。”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在享受幸福和快乐和同时去回报社会、回报他人、回报大自然……但有些人总是在等待观望中蹉跎了岁月,在遗憾叹息中改变了容颜。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心动不如行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我体验到了      

提示:在交往中,你可能体验到人间真情;在研讨中,你可能体验到思维撞击的愉悦;在学习中,你可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烦恼……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