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12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题。

笔架山位于惠安和泉港的交界处,海拔752.3米。山顶三峰相连,犹如笔架,山以此而得名。夏天,红花遍野、新绿满山、泉水淙淙、林涛阵阵,是一个休闲避暑胜地。笔架仙公寺传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是泉州仙公始祖。寺中两根巨大的青龙石柱,气势pángbó ,腾云驾雾,如摆脱羁绊飞向蓝天;左边是“仙公阁”,中间是“观音殿”,右边是“三宝殿”,三殿处于同一水平面,甚是壮观。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淙__      __     páng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个病句,请正确修改。

病句:夏天,红花遍野、新绿满山、泉水淙淙、林涛阵阵,是一个休闲避暑胜地。

修改: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默写相关联的句子。

①《如梦令》:                    ,浓睡不消残酒。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                     

③《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④《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                  

⑤《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                   

⑥《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⑦《菩萨蛮》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                    

《论语》十则中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抱负,并凭坚强的意志实现理想的句子是:

                                                       。”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致蒋经国先生信》是作者为了                           推心置腹地恳谈;《给儿子的一封信》一文中作者欣赏儿子的两个优点是                                 ;《给女儿的信》让我们领会了                        ;《世上没有傻问题》让我们懂得了                      

 

四、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综合性学习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湄洲湾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之赞誉。海域宽阔,全湾纳潮面积516平方公里,平均纳潮量24亿立方米;航道深,一般为12-20余米;深水岸线总长21.4公里;湄洲湾没有大的河流注入,常年不冻不淤;并具有大港湾隐蔽,风浪小,避风条件好等特点。民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其所著《建国方略》中就设想把湄洲湾建成东方第一大港

【材料二】泉港主要产有甘薯、水稻、大麦、花生、大豆、蚕豆和豌豆等作物;盛产龙眼、荔枝、余甘、枇杷、柑橘等名果,其中涂岭镇丘后村的特稀晚熟荔枝曾作为进京贡品。水产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有牡蛎、缢蛏、青蟹、对虾、鲍鱼、花蛤、紫菜、海带等,其中鲍鱼养殖、吊蛎养殖、浅海养殖和网箱养鱼的面积和产量均居泉州首位。

【材料三】泉港区域内文化名胜古迹现有56处:沙格灵慈宫、闽林始祖陵、东岳庙、天湖岩寺、虎岩寺、朝天石笏、仙公山等以历史悠久、风景秀丽而闻名,其中沙格灵慈宫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可以概括为海港            、物产                     和古迹           

(2)、旅游产业是绿色产业,各地方政府和老百姓也越来越重视。泉港的旅游产业还有巨大挖掘潜力。请你为泉港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性的建议.

      

(3)、发挥你的才华,参考例文或考卷第1题的文字,为你家乡的某个名胜古迹写一段推介词。(40个字左右)

例文:下炉“玉笏朝天”

进入泉港境内的涂岭下炉,举目可见一块突兀的菇形顽石,此石乃闻名海内外的“玉笏朝天”。泉港人称“玉笏朝天”凝聚着泉港人的精灵,象征着泉港人的拼搏冲劲。

我选的景点:

我的推介词:

 

五、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小题。

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文: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②。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1)辱于奴隶人之手(           )  (2)一食尽粟一石  (          )

(3)三月而        (           )  (4)尚能知        (          )

2.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        不饱,力不足

B、求其能千里也            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               

D、鸣之不能通            真无马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千里马不常有”,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马竟然连毛色雌雄都分不清。

5.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完成小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敌论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如果删去前半句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________

4.上面语段的“他信力”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欺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国民党政府和一些社会名流不是积极抵抗,而是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等靠不住的东西,因此遭到作者批判。今天你面对日本右翼南京大屠杀从未发生”的错误论调,结合学过《南京大屠杀》或课外资料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阅读《祖母》(作者李弘),回答题。

我的童年,是和祖母一起度过的。父母的影子早就模糊了,模糊得只剩下清明节时坟前的野草。

生活,就像坡地上的蒲公英,无奈的苦涩中,总有些幽香。那时,山里的日子清淡,一包蓝靛,就是农家的全部颜色。奶奶那架老掉牙的纺车,缠完了太阳缠月亮,把我童年的酸甜苦辣,也都缠在了上面。

当红日欲出未出的时候,晨曦被朝霞扑满金粉,大山给远天一片希望。晨雾用亦真亦假的变换,幻化出无穷无尽的野趣。

夏日里,坐在老梨树下,听奶奶讲故事,正在流失的晚霞,淡入了黄昏,清香在蒲扇中飘逸。望着奶奶指出的牛郎织女星,默数着满天的星斗,我的心中充满了欢乐和童话。

上学那天,按照我们乡下的习惯,为了讨个彩儿,祖母给我绣了个大红冠子公鸡,挂在脖子上。就在那年秋天,劳累过度的祖母病了,昏睡了几天几夜,我真怕她再也不能醒来。就是那年,奶奶卖掉了出嫁时那对手镯,才给我凑足了学费。

奶奶病好后,望着我熬红的眼睛说:“孩子,你还没长大呢,我怎么舍得走呢!”

读中学时,每次回家,望着老人菜色的脸,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终于走出大山,到省城读书去了。临行那天晚上,老人给我打点行 李,缝补穿旧的衣服,清点我儿时的玩具,翻看我小时候用过的笔记本。夜深了,老旱烟在黄铜烟锅里闪烁着如豆的一点星火,老人家久久没有睡去。到校打开行李我才发现,里面有十几个红皮鸡蛋和一双手工布鞋。双手捧着那双鞋,耳边又响起了祖母常说的那句话:“鞋穿不正,就要崴脚哇!山里的路是咱山里人走出来的呀!”那双布鞋,我始终没舍得穿。寒假时,拿回老家,珍贵地放在祖母出嫁时那口铜页包金的山榆老柜里。

参加工作后,几次接老人出来,她总是说:“冷不丁儿挪窝,舍不得走啊!”每次探家临行时,她总是站在山道上,望着我渐去渐远的身影,在大山的背景下久久不动。我回过头来,望着那风中飘动的白发,禁不住落下泪来。

直到那段人所共知的年月,因为父母当时说不清的历史问题,我被隔绝了和外界的一切往来。这时,我多么惦记着祖母啊,想起了那双蹒跚在山间小道上的小脚,想起了那个没有经济来源和几乎丧失生活能力的老人……

又一个中秋,我回到故乡,小溪瘦成一条泪水,顺着大山的腮边流下, 父母被认定为烈士,祖母也故去多时了。听乡亲们说,后事是被我一位远房姑母发送的。那是一个多风多雨的季节,身边没有一个亲人,连骨灰都没有留下。这时,我多想大哭一场啊,可是,想找个祭奠的地方都没有。姑母告诉我,老人临终前欲说不能,似乎有些话要告诉我。如今,这些都被昨日的风刮走了,只有蟋蟀在墙角边,对着秋天悲鸣。

重新站在生我养我的小院里,望着一片荒芜的田园,爬山虎翻过颓圮的 院墙,无望地对着蓝天,寂寞地开着紫花。望着推走无数人间风雨推走苦乐年华的那盘石磨,望着依然陈旧依然引起我儿时记忆的关东木格子窗,那架纺车还在,那盏油灯还在,屋前祖母亲手栽的那棵梨树还在,连我童年玩过的弓箭和木刀还悬挂在当年的老地方。仿佛锅里仍在散发着玉米饼子的清香;灶里,仍在跳动着大柴的火苗。

可是眼前呢?沾满铜锈的老钟,无声的沉默。难道说,奶奶真的走远了吗?那只老黄狗呢?

我多想找出那份谜一样的遗言啊!尘封的四壁,隐去了一切,落叶在阶前遮住了往日的足痕。祖母啊,你把要说的话留在了那里?我清理书籍时,意外惊喜地发现了个包裹,里面包着一个玉石烟嘴,一对耳环,当年的那双布鞋,也规规矩矩地躺在那里。

望着这些遗物,我沉思了很久。老人似乎把千言万语都写在密密麻麻的 针脚上。老人是在告诉我,鞋不可穿错,路不能走歪呢?还是要我一定记住这些金玉良言?这时,我想起了祖母一生的顽强和执着,一生的期待和盼望。仿佛她此刻正站在门口上,送走南行的雁群,遥望走出大山的儿孙。这些遗物,我始终珍藏着。只是那双布鞋,我寄给了正在他乡见识风雨的儿子。

而此刻,屋外正在滴雨,家乡已是深秋了。该有金果坠地了吧?真不知道,那个包裹,远方收到了没有?

1.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祖母对“我”深沉的爱,请依次概括能体现这种爱的一些生活小事。

2.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同属于什么描写?你如何理解这种景色的变化?

3.我找到了祖母给我的遗言吗?为什么?

4.祖母给我的仅仅是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吗?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5.只是那双布鞋,我寄给了正在他乡见识风雨的儿子。”我为什么要这么做?真不知道,那个包裹,远方收到了没有?”你在生活中一定也收到过类似的“包裹”,请简要说说“包裹”的内容。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名著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的《老鼠和黄鼠狼》中,老鼠和黄鼠狼交战,一开始连连败北,后来推选出将领领导战斗,并且将领们做了一些角绑在头上,最后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B.祥子和虎妞结婚后,虎妞终于拗不过祥子,以高价给祥子买了亲戚二马子的车;后来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洋车。

C.祥子原来是个小商贩,来到城里以后,他选择的职业是拉洋车。

D.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攻打时,得到了吴用等的增援,采纳吴用的计策,安排孙立卧底,最后胜利攻下祝家庄。

 

八、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简答题:说说祥子的外号“骆驼祥子”的来历,以及他最后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骆驼祥子”外号的来历:

他最后变成一个

的人。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匆匆,十四五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和地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