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甘肃省银川市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其他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走进“塞上江南”,这里贺兰巍然,长河滚滚,一派原生态秀美风光;漫步“魅力银川”,这里高楼林立,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辆接着一辆,满眼新城市靓丽景象。科技馆、文化中心、搏物馆、大剧院,犹如一颗颗晶萤tī透的珍珠镶qiàn在黄河之滨。谁不说俺家乡好!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tī    透     镶qiàn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写为四字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2分)

 

二、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默写:(14分)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稻花香里说丰年,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苏轼在《浣溪沙》中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正确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下面诗句所描写的画面描述出来。50字左右)(4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四、文学作品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名著阅读:(4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汤姆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两个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2分)

⑵对汤姆,你最欣赏的是他的什么品质?说说你的理由。(2分)。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看图,说说这些书法作品各属于什么字体。(3分)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明说的一段话,请按要求对加序号的句子进行修改。(5分)

小明:你马上立即给我校文学社刊写篇稿子吧!同时,还要请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校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1分)

句自相矛盾,应改为                                    。(1分)

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1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 (15)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满分5 manfen5.com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4分)

略无                                 夏水                         

王命急宣                               御风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2分)

4.作者在描绘春冬之景时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试对其进行赏析。(2)

5.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填写下表。(3分)

理由

原因(先找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水量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流速度迅猛。

落差大

 

 

七、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7分)

满分5 manfen5.com一道小河

这是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灵敏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

1.诗中表现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感悟?(2分)

2.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分别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3)

3.作者“寓理于物”,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寄寓于河流,请你另选一物品(如:月亮、粉笔、仙人掌、路灯等)写一个既符合物品特点,又包含生活道理的句子。 2分)

例:  镜子:你对它笑,它就会对你笑。

 

八、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17分)

我喜欢书

白夜

题目叫我喜欢书,但是想起来,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

大约在我4岁的时候,我的祖父教我念书。可真难受了,我坐在那儿念天地人,山水田,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仿佛小鸟给关在笼子里。等到祖父说了声,出去玩一会儿吧!我就像脱缰的小马,高兴极了,跑到草地上,又是跳,又是唱。

然而,我渐渐喜欢书了,大约在5岁时,有一天,我随父亲到9里以外的马厂街去。在街头地摊上,父亲买了一部石印绘图本《三国演义》。我拿起书,一面看,一面走,一面参加刘关张三兄弟的活动。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一路上什么也没看到,一直走到家里,我才放下了书本,离开了三兄弟,我母亲说,这个孩子入了迷了。

我是入了迷了,不看书,我在家里是个小孩子,不得参加各种大人的活动。然而,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我从他们那里学到各种各样的东西。

后来,我在西南的塘沟集市上,买到一本石印的《千家诗》。我又入了迷了,又读了一路。书中每页皆有插图,同诗对照起来看,实在有意思。我完全进入诗配画的意境中去,什么烟雨楼台呀,红杏出墙呀,完全忘记了周围的生活了。

到了上中学时,碰到的书太多了,要看得快,才看得完。我记得,我在半天内看完了一本《鲁滨孙漂流记》,真是走马看花了。古人能一目十行,我想,我大概也能一目十行,觉得很高兴。于是,我就喜欢一目十行读下去,读了好多书。

年纪大了,我渐渐发现,有些书一目十行下去,没有真正读懂,必须仔细读下去才行。读一遍不行,再读二遍;读二遍不行,再读三遍。有些书甚至要常常读,越读越读出其中的味道来。《杜诗镜铨》,我就看了五遍;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札》,我就看了五遍;曹雪芹的《红楼梦》,我就看了七遍,如此等等。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要知道书中说些什么,这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你要把书中的财富,变成自己的,那就要费功夫了。比如说吧,我把书合起来,复述书中的一段情节,只能复述大意,如果详细复述也不如书中的精彩。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要缩短这个距离,就得认真读啊,读啊。

然而,书真是太多了,也不能光埋头在几本书中,又要多看。总之,既要多而博,又要少而精。我的读书经验是,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                  

1.本文题目是“我喜欢书”,但开篇作者就说“最初我看到书时,并不喜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第③段中“当然,也碰到不少拦路虎,我就绕过去”中的“拦路虎”指什么?(2分)

3.第④段写到:“打开书,我就像个大人,可以走到各种各样人物面前,眼看他们表演,倾听他们谈话。”

⑴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这种感受:                      1分)

⑵ 尽管那时“我”还小,可是对书为何如此“入迷”?(2分)

4.根据作者的读书体会,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自然,有些书是要读一辈子的。

这就是说,我同书还有距离。

5.请根据语境提示,仿照前句,将文章末句补充完成。(2分)

多看要一目十行,而少看                      。”

6.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读书,不仅要圈点批注,而且还要学做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本文,试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4分)

满分5 manfen5.com

 

九、作文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作文(40分)

请以“快乐,来自于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⑴ 请在“成功”、“梦想”、“爱心”、“坚持”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填在横线上,使题目完整;⑵ 要写自己生活中与“快乐”有关的事;⑶ 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⑷ 不少于500字。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