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3-2014学年甘肃省金昌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书写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下面句子中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无论是小溪的潺潺流动,还是大江的zòng(   )情奔流;无论是瀑布的潇洒飘(   ),还是大海的汪洋(   )肆,它们总是在运动中得到永生。这正如人的生命:是劳动,推动了人类进步;是思索,升华了人类智慧。江河如果停止了流,那么终将干(   );人生如果停止了运动,那么终将失去生命。

 

二、选择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将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改正。(2分)

A、雅雀无声(   )   B、碾转反侧(   )  C、悲天抿人(   )  D、稳操胜眷(   )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①在偏僻的乡村,他      了一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

②供暖价格听证会上,听证代表们表示要认真行使法律赋予的     

③在一年一度的世界知识产权日,北京市及各区县相关执法部门集中      了近期收缴的盗版光盘50万张。

A.渡过  权力  销毁        B.度过  权力  消毁

C.渡过  权利  消毁        D.度过  权利  销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2分)

A 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学校是一个天然庇护所,它既安抚学生、传递温暖,也护佑公众、凝聚人心。

B 近年来,微博逐渐成为舆论引导的一线阵地,政府开设微博已蔚然成风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 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

B. 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

C.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D.第49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 (      )    (2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2分)

A.《麦琪的礼物》作者是美国作家欧亨利,被誉为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

B.《谈生命》的作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小橘灯》是她的代表作。

C.《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谥号为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我们学过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均选自此书。

B.《小石潭记》《醉翁亭记》是我国古典文学“记”类作品中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人,清代文学家。郭沫若曾为蒲松龄故居写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的对联。

D.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故乡》中的杨二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浦夫妇等,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三、其他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的题目。4

古典名著的回目多对仗工整、内容丰富,且不同名著之间也可对仗。如:以《西游记》中的黄狮精虚设钉钯宴为上联,可用《红楼梦》中的白玉钏亲尝莲叶羹作下联。

现有一个上联:猛张飞智取瓦口隘。说的是张飞饮酒,假作贪杯轻敌,引张郃来战,又暗派兵将断张郃后路,并反劫三寨的故事。

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相关内容,对出下联。并简述其故事情节。

花和尚   唐三藏   野猪林   火焰山   路阻   败走   大闹

下联:               故事情节: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按要求默写 (20分)

1.             ,唯见江心秋月白。

2.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3.诗人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一诗中凭借想象,描写李凭演奏箜篌的音响效果,写乐声传到天上:“女娲炼石补天处,            ”又从天上写到神仙:“梦入神山教神妪,           ”。白居易在《琵琶行(节选)》中通过视觉形象来写听觉形象:“间关莺语花底滑,                        ,凝绝不通声暂歇。”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4.刬却君山好,             

5.同样是写洞庭湖的景色,在范仲淹笔下是“衔远山,吞长江,                             

        ” 而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只用“                               ”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气势磅礴和雄伟奇丽的景色。

6.《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7.经典诗词,常以它无声的力量抓住你的心灵: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             ”是豪放者的愁绪;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              ”是归隐者的超然;岑参的“              ,雪上空留马行处”是送别者的柔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              ”是奉献者的赞歌……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8分)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朝代)的著名诗人       。(2分)

2.诗中“太清”的意思是         ;“济”的意思是       。(2分)

3.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广阔。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水势浩大的景象。

C、颈联和尾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4.诗中最后两句化用了典故“临渊羡鱼,                 ”,其言外之意是                   

                        。   (2分)

 

六、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节选,完成题。   (17分)

【甲】若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节选)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或异二者之     酿泉

B. 春和明         四时之不同

C 国怀乡         游人而禽鸟乐也

D. 吾谁与        太守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宠辱                  杂然而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悲喜观”用原文回答就是                         。 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

5. 选文乙的第二自然段描绘了四幅图画分别是                    ,其中核心是      

其余三幅都是陪衬,体现了作者              的思想。(6分)

6.根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列对联。(1分)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先忧后乐              下联: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题目(13分)

礼 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他们是相爱的一对。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街。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神情有些a.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便士,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  

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街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圣诞节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珍妮终于在平安夜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铺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平安夜那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购菜,放到了他家门口。A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圣诞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嗨,珍妮,老人b.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圣诞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送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c.羞涩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选自《读者》2005年第14期 作者[]杰瑞·沃曼)  

1.速读全文,礼物在文中是指                               这样的东西。围绕这一礼物,文章讲述了一个                        的故事。(2分)  

2.段交代了                    。它在全文中的作用有:(a                               b                            。(3分)  

3.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于ABC处的哪一处?为什么?(2分)     

答:应归位于   处。因为                                 

4.品析文中abc三处画线的词语,回答下列问题。3分)

a处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                             ,而b处老人又很兴奋,这是因为                                         c处老人之所以略带羞涩,是因为                                 

5.俗语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你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30题。(12分)

知入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第⑥段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                                的观点。(2分)

3.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4.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什么?(2分)

 

5.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写作(60分)

题目:总有一次惊喜

要求:①以“总有一次惊喜”为题目写一篇600以上的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字迹清晰美观,卷面整洁。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